贾贵妃打发夏太监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到贾府,让贾珍带领府里的人从初一到初三去清虚观祈福三天,唱戏献贡,事情都安排好了,凤姐来邀请园子里的奶奶们,姑娘们。
宝钗不想去,觉得看戏没啥意思,宝玉劝说,说薛姨妈都去,你为啥不去呢,一起去吧,成天呆在家里睡觉也没啥意思,宝钗也只好答应去了。
去清虚观当天,贾府的夫人们,小姐们,丫头们,小厮们,乌压压的一片,占了整条街。
刚入清虚观,凤姐就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撞了怀,凤姐毫不客气的将手扬到小道士的脸上,把小道士打的翻了个筋斗,嘴里还不断的骂他不长眼。原来小道士是负责剪灯花的,穷人家的孩子,没见过这壮观场面,被吓的失了分寸。
贾母见势,忙安慰小道士,问他几岁了,小道士吓的直哆嗦,不敢说话,贾母让贾珍将他带走,给他点钱让他买果子吃,还交代不要再难为他了。家人知道这事后,赶紧把小道士给领下去了。
贾珍站在台阶上问管家在那里,林之孝扣着帽子跑过来,贾珍让他把有事和没事的人分开到两个院子,奶奶和小姐们呆的地方不要有闲人出现。林之孝忙答应后照办。
清虚观里有个张道士,原是荣国府国公的替身,后得先皇御赐,现又执掌“道录司”印,被人封为“终了真人”,王公贵族们都叫他“神仙”。贾珍对张道士非常客气,还把他搀到贾母面前,张道士问候了贾母,还说有个女孩子很适合宝玉,贾母推脱说宝玉年纪还小,让他帮忙先物色。张道士因为好奇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就提出要给小道士们看看,贾母让宝玉取了下来,张道士用蟒袱子垫着,双手捧了出去。
张道士送还通灵宝玉的时候,送了很多昂贵的珠光宝器,共三十五件,说是小道士们为表达观看通灵宝玉后的谢意而送的。贾母推脱,最后在张道士的劝说之下,还是收了。宝玉建议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乞丐们,张道士说送给他们一是没好处,二是糟蹋了这些东西,如果要送就送点钱比较实在,听张道士这么一说,宝玉也觉得有理,就安排小厮晚间拿钱施舍。之后,便有了冯紫英家,赵侍郎家,陆陆续续的还有其他家女眷过来送礼。
黛玉和宝玉两情相悦,但都不愿直接向对方表达真心,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对方,弄的很多次都发生口角,心里生了枝节。这次又因为张道士帮宝玉介绍女孩子的事情,黛玉又吃醋了,认为宝玉只想着和别人配了,而宝玉寻思着别人不知道我,难道你林妹妹还不知道我的真心吗?为此两个人又开始冷战了,弄的贾母头疼,也生气。
贾妃的用意原本是善意的,让家人去祈福避灾避难的,不曾想却成了他们收受回扣的地方,这似乎违背了贾妃的初衷。
贾府祈福的阵势,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繁荣,总有一种称赞的越高,摔的越重的感觉。
有句话说的“盛极必衰”,曹先生把贾府祈福的阵势抬的越高,就感觉后面会摔的越重。人站在顶端本应洁身自好,约束自己的言行,可是贾府的人却明目张胆的收受贿赂,一点也不避讳,不觉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它就像个定时炸弹一样,送的越多,越昂贵,对于贾府的毁灭性就会越大,不是好兆头啊。
再说这收受贿赂的事情,人心是贪婪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这一回也是把这个问题表现的很明显。
贾母和宝玉身上的善良在这一回又被看到了,贾母对小道士有着仁慈之心,宝玉对乞丐也有施舍之心。可是这凤姐,似乎不太友好,让人觉得有些毒辣,比如来清虚观之前,她把十二个道士们都赶走了,碰到十二三岁的小孩撞怀,丝毫没有包容之心,而是又打又骂。
看这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心捉急,你说都两情相悦了,干啥还试探来试探去的,真有性子,看着都累,要我说宝玉你直接表白黛玉并求婚的了,要是黛玉同意,你就直接告诉贾母,让贾母做主把你俩的婚事定了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