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为改善工地环境,各地有关部门也积极探索,努力把人们印象中“脏乱差”的工地“蝶变”成为标准化绿色文明施工现场,让建筑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提升。
如何持续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劳动保障水平?据了解,要积极开展建筑工人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在建项目施工现场生活环境、劳动保护、作业环境配置要求落实率达到60%以上,有效提升建筑工人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品质,全面解决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规范、劳动保护不到位、生活条件“脏乱差”等问题。
不仅如此,建筑业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用工荒”问题,随着工地工人的用工年龄越来越大,工地还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目前,不少工地即使开出高工资也很难招到工人。业内人士指出,众多因素叠加让许多人对工地“望而却步”,一方面,工作环境条件差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工资的拖欠也屡见不鲜。
为积极应对和缓解建筑业用工“老龄化”、“用工荒”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局面,近年来,整个建筑业市场在积极探索数智建造、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工地建设。针对建筑行业人员管理的特点开水壶-蓝领城邦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从下方面完善建筑业农民工的管理:
1.智慧工地 对用工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企业数据大屏实时查看工资发放情况、在岗人数、考核等各项数据。
2.物联网 智能安全帽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定位人员轨迹,人员工作数据实时传送。
3.人工智能 平台反映的数字精准可查,自上而下打通各层管理环节,通过数字管理,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客观、公正反应农民工用工的各个环节。
通过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工地,让建筑工人生产环境的安全质量大大提升,也提升了建筑工地施工的水平。建筑企业要在合法用工的前提下,依法完善企业用工制度,减少人才流失,减低企业用工风险,同时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