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的生命就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所组成的。我们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寻不回也留不下时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们大部分人依旧生活茫然、碌碌无为。
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回答”时间去哪里了“这个问题。然而,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他一直对自己的时间利用进行统计与追踪,坚持了56年,从未有一天中断。他的时间清清楚楚地记录在他的时间账本上,每一笔“花销”都能够有本可查。以下是他某日的时间统计:
02.
这个人就是《奇特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他所留下的这些大量的著作中,包含着哲学、文学、艺术、数学、语言等学科。
他不是一直坐在书桌前的书呆子,他经常看电影、听音乐会、旅游,过着极为有乐趣的生活。在业余时间,他还研究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等。另外,他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他既是一个专家,又是个杂家。
他虽然每天要保证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是却又似乎比常人多出很多时间。这与他的“时间统计法”有很大关系。他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03.
看了这本书的很多人,将时间统计法照搬过来,开始马上记录自己每分每秒的时间开销。但是有几个人通过时间统计法让自己的人生有所改观呢?柳比歇夫这一生的秘密不是时间统计法,而是“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时间统计法”这个管理时间的工具。
但是,不是你拿着金箍棒,你就能成孙悟空;不是你拿着羽扇纶巾,你就能运筹帷幄;不是拿苹果砸下你的头,你就能成牛顿。“时间统计法”只是工具,工具重要,而使用工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这本《奇特的一生》中还有比时间统计法更重要的东西:
a.设立目标
你总是在找寻速成的工具,却从没想过为什么我要选择这种工具,我想要实现的究竟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到达的终点是哪里,再好的车子也开不到你要到的地方。
柳比歇夫清楚自己活着的目的,在他28岁时,就设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一生为之努力。
所以明白了你想去哪里,明白了你努力的目标,这远远比工具要来的更有效、更彻底!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一位女游泳运动员为自己设定了目标:要在退役前完成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壮举,成为世界第一人。为了完成目标,她全身心投入训练,并做了周全的准备。挑战进展得很顺利,然后就在横渡接近尾声的时候,海面上的天气忽然变得恶劣,她的体力也消耗殆尽,她虽然坚持了一阵子,但是最终还是终止了这次横渡。
然而她的目的地离她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后来她感叹到:我之所以放弃,是因为我看不到即将到达的目标。
艾力在《一年8760小时》中说到,没有方向,怎么走都是游荡。那么多年轻的灵魂在迷茫中徘徊,不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吗?
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时间统计法才能助你成就奇特的一生。一生忠于一个目标,柳比歇夫自己是幸福的;在别人眼中,也是令人羡慕的。
b.自律改变生活
相信很多人结缘这本书,是因为学习时间管理。现在有太多人迫切需要学习时间管理,因为我们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我们要改变一团乱的生活。
但是,《奇特的一生》中提到,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或者说,他们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些。
对于时间管理,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出了真相: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要管理好自己,需要的是自律。因为,自律的人,才会拥有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就算是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一切也都可以进行得有条不紊。
《少有人走的路》中告诉我们,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你有多自律,你就能解决你时间不够的问题,你就有多少时间管理能力,你就能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多少人羡慕着别人的身材与样貌,羡慕着别人取得成功时的耀眼光芒。但当你了解到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后 ,你只会自惭形秽。
冰心说过,每一朵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暂时的美丽,却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浸满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彭于晏为电影《翻滚吧!阿信》这部电影,苦练8个月,每天进行十多个小时的体操练习,把自己练成了一个专业体操运动员。彭于晏,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一个超级大胖子,运动瘦身成功后,因为是易胖体质,他十多年不曾吃饱过,甚至都忘记了糖是什么滋味的。正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自律,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功。
读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你会知道那个在奇葩说上英俊帅气的艾力,原来曾经也是个大胖子,他通过自己的自律,把自己从180斤减到140斤,最终炼成八块腹肌,瘦身成功,成为如今潇洒的他。你会知道无论晚上几点钟睡觉,他第二天早上都会6点准时醒来。他用了两年时间,成为新东方集团近两万名教师中最年轻的演讲师并担任集团培训师,这一切都因为他极强的自律。
“时间统计法”一点都不稀奇,甚至太过枯燥了。柳比歇夫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后,56年没有一天间断过。柳比歇夫能56年如一日地坚持,这种自律才是他拥有奇特一生的真正秘诀。
c.总结反省,砥砺前行
柳比歇夫一天不断地记录着他的时间开销日记,他把什么都记下,任何活动,休息、看报、散步,都记下时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连小结所用的时间也记录。每天小结,睡前,纯时间的工作统计,总类统计,分类统计。
然后,柳比歇夫根据时间开销日记,每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年度总结篇幅巨大,很详尽。什么记录都有。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它们的代价——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数字不能说明一切,但没有数字却什么都不能说明。数字记录的总结是过去,从中反省分析出的是未来。一个个数据,一篇篇分析,凝聚柳比歇夫的勤奋与自律。
总结,让我们对事情进行梳理,对已经发生的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和归纳,能让我们快速向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总结是个人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快速成长的高效方法。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
d.随时随地利用“时间下脚料”
柳比歇夫的经验在于充分使用一天中的每一个小时,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时时考虑实效。人不能老是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应当正确利用工作时间,从时间中去找时间。柳比歇夫随时随地地利用“时间的下脚料”,散步时捕捉昆虫,开会时演算习题……英语就是他利用“下脚料”时间学会的。
书中所提到的“时间下脚料”的概念,其实与我们现在所提的“零碎时间”的概念差不多。可以说,现在我们谁能够更高效的利用零碎时间,那么谁便能更快地实现自我提升。
记得有一个对俞敏洪的采访,问他: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读书?他回答说:“我工作确实非常繁忙,一年中可以用来阅读的完整时间最多也只有几天,因此,我只能利用大部分零碎时间去读书,每年阅读的一百本书基本上都是用零碎时间来阅读的。”
零存整取,随着时间你会发现零碎时间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e.构建知识体系
利用零碎时间,可能你会说,我一直都是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可是没有看到多大的进步。这也是我们大部分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零碎时间获取的都是漫无目的的信息,很快就会遗忘。我们要让自己的零碎时间为我们的知识体系服务,围绕着树干开枝散叶,最终才能成为苍天大树。
在柳比歇夫身上能找到科学家和分类学家独具的想法。每个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种特性,那就是要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总结其规律性。他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
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渠道获取知识,短视频、文章、图片、书籍等多种载体的出现,让人眼花缭乱。不管有用没用的信息,全都排山倒海地向我们扑来,扰乱着我们的视线,如果想要获得知识就必须要加以筛选和甄别。
如何把无序的信息转化为有序的,这是我们进步的关键。如果我们大脑是一片混乱,那是因为所有信息在我们的脑中似乎都不成关联。
我们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一定会逐渐发现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取其中的知识、去除无意义的碎片信息。部分人率先掌握了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并持之以恒的坚持实践。这些人随着时间所附加的复利,已经成长为优秀的人。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会随着信息的增加不断强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更了解自己,也会不断调整和清晰要努力的方向和选择。你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决定了自己的感知是不是混沌的。总的来说,你的知识体系决定了你的人生。
但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前提是目标,是人生方向,这又回到了前面的第一小点——设立目标。人生方向决定我们是谁。方向不对,再努力也是白费。
04.
对于柳比歇夫,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成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理想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要让自己固步自封,努力成为一个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
《奇特的一生》对我们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引发人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就像作者格拉宁结尾时说:“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订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或许,我们无法掌握时间统计法的精髓,永远不能成为柳比歇夫这样的人,但至少,我们要想想我们的生活要怎样度过,要如何努力让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