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能普遍地团结人而不与人相互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解读]
周:合群。君子的“周”,是一种包容与智慧。他们懂得,真正的和谐与平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值得被尊重和接纳。
比(bì):勾结的意思。“比”与“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比”含有固执偏私之情。小人和君子正好相反,他们与人交往,都是基于自身功利的角度为出发点,过分地追求比较,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与他人的竞争之上。
小人:指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周”和“比”这两个字都有与人关系亲密的意思,但是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周”公而“比”私。
孔老夫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最根本也是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处理事务以及与他人关系时所涉及到的公私以及义利之上!
“周而不比”的人相互之间大多有共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他们的团结靠的不是私利,而是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认同。
“比”而不能“周”者,用亲附的方式和手段谋求一团和气,因缺乏道义的维系,终究不能维持长久的信任与团结。
君子与人交往,往往是出于公心,而且能够考虑得比较周全,喜欢和厌恶都能够以道义为原则,尽最大的能力团结更多的人。
而小人与人交往,往往是出于自己谋私利的私心,心胸气量都比较狭隘,处处都以利益为根本,常常会与一两个人走的很近,故意疏远他人。
君子对于周围的人来说,完全是站在道义的立场上,而没有你亲我疏、厚此薄彼的关系。
小人则是处处以个人为先,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做事情也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孔子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相反,做事总是以大众利益着想,能与众人和谐相处,但不与人私下勾结。
[读后启示]
君子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以普通大众的共同利益为利益,没有专门利己的私心,与人为善团结一致,胸怀天下而不依附于任何集团,不去做结党营私的勾当。
人处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在群体里与他人合作,君子和小人的处事之道就各不相同,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是以君子为目标,做到与人融洽团结相处;其次,要多结交君子,才能互相学习、勉励,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