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一看车,礼拜二下单,周末提车,一气呵成。这是朋友的购车经历,但对比自己……
今年在7月份以前购置一辆白色suv小四轮是我的一个年内目标。明天即将提车,但其中的心路历程,好似一部跌宕起伏的狗血剧!
购车遇坑记
首先从买前说起,由于预算不高,可选又合适的范围并不多,最终在网络里绞尽脑汁的挑选下,终于确定了领克这个牌子。然后去到当地的4s店询价和了解,这时,也是悲剧的开始……
第一次接待我的是一个年轻男人,我在询价领克02的同时极力的推荐01车型给我……
第二次就是预约看车和试驾,我已经清楚的和销售人员说明我要试驾和看的是02,但最终还是给我试驾01,事后和我说发动机是和02一样没有差别,这点我勉强接受,同时说道02需要预订才能有新车,由于全球缺芯,我只能表示理解。
但是我在已经清楚表明诉求的同时你未提前告知我展厅没有02车型,这是一种礼貌的表现吗?虽然试驾了但是我还想看看我选中车型的外观和内饰。这种需求没被满足事后才来说明原委的做法确实有些心生不满。
第三次就是直接订车了,价格差不多谈好后,他和我说最快月初到,中旬一定能到,买车如果刷信用卡或者花呗需要自付高an的手续费但是可以用云闪付,就可免除相关费用,我不置可否。
但是这一等就到这个月底,虽然还在合同范围内,但对方的默不作声,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觉得你作为销售,先前的承诺和当下的对比,你是否应该对顾客说些什么更好。
第四次临近交车截至日,终于等到他的电话,但说的还是缺芯问题,订的车可能还需要等待,可以先从附近调来库存车,我表示同意。
但办手续的时候再次感受到前后不一的尴尬,付款时云闪付限额,没办法全额付清,他回复自己也不懂云闪付会限额,并一再表示自己没有说过购车可以用这种方式支付。
我无奈的笑了笑,因为在和我说可以办手续的当下,我就使用快速转账花了一笔手续费从支付宝转出,现在他跟我说可以用支付宝支付等于啪啪打脸我昨天,而且手续费也不如第二次他说的这么高,我从支付宝转出的举动完全变成多此一举,但是想早点提车,我忍了。
从以上几次不愉快经历得到的一点体会
1.销售人员有分 长期销售和一笔销售型
我遇到的就是一笔销售型,口头承诺的前后不一,给顾客很差的购物体验,过程中表现出的业余性给人一种不信任感,也会对自己购买的商品需要再三确认细节以避免进一步的差错,从而给顾客制造了更多问题。
这时,当下只能祈祷自己的眼光没问题,不想再和销售人员有往来。就算车子未来质量是好的,二次转介绍是不可能的,这种购车体验推荐给朋友就是坑人。
2.不要买太小众的品牌
我买的算是一款比较年轻型这两年还陆续冒头的牌子。听闻我朋友与雷克萨斯和奔驰4s店销售人员的往来,对比下自身,有苦只能往心里咽。但这点并非绝对,只是在更大众更耳熟能详的品牌里踩雷的几率能稍微小一些。
3.关于自身
我承认在这需要花费一笔不小数目的过程中,自己的确少了个心眼。如果我有个保险的planB,是不是可以少试一些错?拿手续费打比方,我多带一张银行卡或者对于这种大额付款,我事前再确认一遍支付方式会不会更好一些?自己也多留个心,而不是简单把信任全部交给对方,是我从中的一个收获。
总结
以上,也让我想到了人性,还有个人做事的一些习惯。
我们人性大部分表现的就是懒惰,能坐着就不站着,能刷dou音打游戏就不愿意看书学习,有时候甚至懒得思考。
包括自己也是,当然无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是,有时在面对重要事情时,确实应该多想下。不管是为了减少试错还是为人生其他重要的事情做出借鉴,都是有其价值。
有些错误发生是可以从自身经历学习的一个很好方式,但是为了避免犯同样错误,应该确保一些主动意识,多为重要的事情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否则,错误只是一个结果,你还可能复制一个又一个类似结果。只有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才是为你日后做更好的自己铺上一层垫脚石。
希望你我,在错误中学习并且成长,当你有一天犯的错误越来越少时,也一定收获了不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