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得到薄世宁的《医学通史》对医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刷新了以前很多的观点。
以前一直认为在人体内总是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就象人体内缓冲液,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现在更宏观的明白,症状和疾病,也同样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人体失代偿时说明已经把原有平衡打破,而最关键是新的平衡尚未建立,所以这一时期非常的易变和危险。
而人体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正常值和失代偿之间的,所以没有绝对的健康和绝对的疾病。
以此类推,很多医学检查提供当前状态的一个确定值,我们总是把它和正常范围做比较,得出是否健康的结论。
但是,这往往不能表现出实际情况,暂不说正常是个区间,对个体的评估有所差异,即使是适用个体的,依然不能体现出此时此刻的正常值。
因为人体本来就是动态平衡,没有哪一个值固定不变,所以,所有的临床检查只能参考,最后定性的总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系统所决定。
这也许就是医学的无奈,你总是要在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数据,足够准确的数据时做出判断,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误诊率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