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两日最热门的话题就是高考。
十年寒窗,两日考验,尽管已经过去16年,作为曾经经历过千军万马走过独木桥的我,仍不免感叹。但反观我的学海之路,却发现,真正开始学习却是在高考之后……
走过独木桥,抛弃了高中阶段难啃的数理化,进入大学英语专业的我,才真正爱上读书。
2001年,国内网络方兴未艾,搜索引擎更是大行其道。我所在的大学外国语学院展开教学改革,将英语听说读写的课程,全部拆解成英语文学、人类历史和英语新闻三个课程。
人类历史的课程,选用的教程才是房龙的《人类的历史》,老师下课前都会布置作业,大体都是就一个相关的话题,自己去网络搜索。在Google搜索引擎的指点下,我发现了一个信息浩瀚的世界:汉莫拉比法典,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那些曾经在高中年代仅仅听过的关键词,我在英语的世界里如饥似渴地读着。
找到自己的答案后,在第二次课程上,老师会要求我们做presentation(报告),讲述自己的观点。那种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随意纵横地感受,是我第一次真正爱上了学习。文学课上,老师放弃枯燥的课堂,走进学校的草坪授课,让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又或者在那里角色扮演,上演莎翁戏剧经典......
我爱惨了这样自由的课堂。
老师经常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他没有直接教我们具体的知识点,而是教我们如何通过正确的途经,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并通过实践,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2、
大学毕业,进入电视媒体行业
工作仍然是老本行英语,但是进入地却是新闻部,对于一个从小热爱新闻的我,简直欣喜若狂。
不过,挑战随之而来。一天新闻系也没有念过的我,如何写新闻稿?如何剪辑新闻片?而挑战随之而来,我要在一个月内通过全国记者编辑考试。
硬着头皮,我一边在各个部门实习,观摩记者出机采访,编辑后期剪辑制作,演播室播出新闻,一边预习和复习三科考试课程。话说这种充满挑战的学习过程确实能让人快速成长。短短几个月,我开始对于电视新闻有了概念。
带着大学时代老师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电视职场新人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试了很多岗位,国际新闻编辑,英语新闻记者,英语新闻编辑,英语新闻播音,然后是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供稿,再到后来的综合新闻责编。
这个过程,明白了学习是一件要终生都付出努力的事情。
3、
走到现在,学习已经变成一种常态
因为十几年前学习的知识早已无法满足现在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四年前,我还开始了斜杠青年的生活(虽然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个概念)。
2013年,我参加IPA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拿到了高级汉语教师资格证。很幸运的是,拿到证的一个星期后,我就开始成为对外汉语的老师,为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签证官上课。
很幸福的,在一次课程结束后,有一名签证官对我说:“老师上你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居然将成语用得如此精准,有木有?作为老师,我非常骄傲。
直到现在我内心还十分感谢大学老师给予的教育,他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学知识这么简单,也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只是大学阶段的事情。
它的意义在于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激情,甚至是未知的探求;教育更不只是教授知识那么简单。
所以在两年前,当我有机会去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时,我尽可能地激发他们对学习这件事情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产生兴趣,进而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渴望。
4、
近两年,我开始参与灵性的学习,看了很多有关心灵成长的书籍。
也开始在线上线下参加培训班,台湾“文案皇后”李欣频的课程,还有北大教授刘丰老师的课程,让我对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所谓学习只是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吗?当然不是。
我不是广州本地人,从家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一切从头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我遭遇了很多的事情,异乡的寂寞,生活的无聊,工作的艰辛,爱情的背叛,每一桩每一件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消化和接受。
不过十几年下来,这个蜕变的过程也只有我心知肚明。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走过之后的云淡风轻也是让人欣慰的。
上个月在深圳听了刘丰老师的课程,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知识只是我们的高维智慧在三维世界投射的一个像,而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要将外在的知识与每个人内在的智慧链接。
这让我突然想起大学老师曾经说过,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做学问之前,先要学会做人。
异曲同工。
所以所谓学习,所谓教育,真的不只是在高中或者大学阶段。甚至它都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而是让人提升自己的意识层次,提高自己的维度,提高自己看问题的境界和看这个世界的层次。
只有境界高了,层次丰富了,才有眼界和维度去解决自己人生面临的很多问题,也才能获得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教育它唤醒的是我们内在的宇宙意识、良知。教育让我们相信本自具足,相信我们可以创造自己人生的高峰。
而教育,也从相信自己和相信他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