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仪,月英之奇才,男子之雄心。
1768年的一天,她静静的来到了这个世上,她的出现在那个时代对她无疑是悲伤的,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就像一个闪耀的流星划过了那黑夜一般的天空。她是被许多人遗忘的一个人,她通晓天文,医学,地理和数学等,她也是一个很优秀的诗人,所以她称得上是那个清朝的奇女子,逆流而上,想让自己的名字留在时间的洪流当中。
她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她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富裕之家,她的祖父王者辅是一名著名的学者,写了许多著述并教会了她天文之学,他的祖母董氏也是一个知书达礼的才女,教授了她作诗作词,他的父亲王锡琛虽然仕途坎坷几次科举都没有考中,但是他精通医理,以替人治病为生计。
而王贞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的长大。这也归功于他们家较为豁达的风气才能使王贞仪学习到了这么多的东西。
官场的变迁,使得王贞仪和家人去往过不同的地方,曾有一次北上的时候,她途中写出一组《出山海关外杂诗》,祖父观后犹为赞赏,这只是她豆蔻之年拙笔初做。
1782年,她的祖父因病在吉林去世,这个消息无疑对他们家来说是一个噩耗,祖父的去世意味着家中的开支早父亲一人承担,王贞仪就随着家人前去吉林,并在那里呆了五年,在这五年当中她边学习女红,一边见识到了自己祖父的藏书,古代著名学者的著作让她如获珍宝,如饥似渴的阅读,并作出自己的思考,这对她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消磨时间,她也愿意花费时间在那上面的一个好方式。
闲暇之余她还认识了一位蒙古将军的妻子,向她学习了骑马和武术,王贞仪这样的妹子,在现在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宝藏女孩”了。
用学者肖穆在《女士德卿转》中的话来说就是:“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把祖父的灵柩送回家乡之后,她一方面与南方的女学者通过诗歌来交流,一方面随着父亲母亲四处行医,游历了大江南北,不到18岁的她拥有的见识和学问,已不是当时的寻常人所能比拟的。
正如她自己的一首诗里面说的:“足行万里书万卷,尝似雄心胜丈夫。”
定居在南京之后,她开始钻研天文,数学,在数学方面她力求化繁为简,所以她将自己的方法写在了《历算简存》和《象数窥余》使深奥的数学化繁为简,能够让一般的人都能看懂,并让人们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在天文方面她只能在房间里偷偷的做实验,她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出了“日心说”等等和西方学者相似结论,只不过由于身处那样的社会当中,并且作为一名女性那样的言论可以说是非常危险了。
为了学习,她在25岁时才与学者詹梅结婚,嫁往安徽。但由于身体原因,结婚五年后就不幸离世,遗憾的是她的大量著作早就失传,我们只能从仅有的著述当中领略这位奇女子的风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