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父亲那一代,是混重庆码头的。在那个物质匮乏,却又百废俱兴的年代,生存并且发展下去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面的文字,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散文诗。
那十几岁对梦想满怀期待,准备去城里大干一番的年轻小伙子们,跟着家里的哥哥,村里的大人。来到重庆码头,跟着装货卸货,从没见过的大船,比自己家的房子还要大上好几圈。走在时尚前沿的街头女孩,穿着大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时不时蹦一个霹雳舞的痕迹出来。让这些刚从大山里出来,连裤腿上的泥都还没来得及擦干净的小伙子们张大了嘴,感觉如梦如幻,感叹一声,哇,这就是大城市!
在城里安顿下来,跟着自己的堂哥表叔就住在离码头不远的居民楼里。在这里,刚好可以看见夜深人静的码头。
村里来的孩子,心中只有梦想,才不会管你有没有耗子蟑螂,养多了正好够我吃一顿的。房顶根本没有机会漏雨,个个都是修房子补瓦的好手,多读了几年书的大小伙子虽然舍不得去寄信,但还是会把自己一天的喜怒哀乐都写在信里,不知道是给爸妈看,还是为了给在村里等待他挣钱回来娶她的女孩看。
大家为了各自的目标聚集在一个大房子里,更像是一家人,为了各自身后的亲人,一起搀扶着往前走。
突然有一天船老大就不要谁谁谁来卸货了,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人家了,买了平时自己也舍不得抽的好烟敬上,人家看都不看,一句人太多了你就没了中午的米饭,晚上的落脚地,可是晚上就看见船老大带着几个新来的小伙子去喝酒去了。
好手好脚的还能饿死?说什么都不回去,出来一趟还没挣到钱就回去了,那不是回去让人看笑话吗。
拿了把蔑刀,跑到竹林里去砍根汤碗大小的篮竹,再买根绳子,就可以东山再起。
重庆街头的棒棒军就这样崛起了。
棒棒!
来咯!
城里的老板,大都大方开朗,帮他扛个箱子,挑点行李,连玉皇大帝的天宫都能说成是他造的。还有国外的友人,一句一句话的蹦,还得去猜,猜完了还得用我们的椒盐普通话跟他交流,真的是,恼火。爬坡上坎都比和外国人说话轻松。人多的时候帮雇主挑行李,被人群挤散开了,哪怕行李里面有几万块的现金,都不得动一个歪心思的,找遍整个重庆也要把雇主找到,亲手还给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你坏了棒棒的名声,会把这一群人的生活都毁了,这群闲不下来的热爱劳动热爱这座城市的人。
繁华的重庆,养活了有钱的大老板,也养活了街头的棒棒,还有各自身后的家。没有谁甘心一辈子做棒棒,给别人挑东西,被别人呼来喝去的。
好多人认识了自己新的朋友,城里的朋友,然后各奔东西。
堂哥进了厂子里,天天和女工打情骂俏,讨好主任;表叔去了广东,做起了服装生意;小伙子被一个开火锅店的老板看中了,喜欢他老实肯干,为人又诚信,便让他来店里帮忙。
后来各自都有了各自的人生。堂哥娶了车间主任的女儿,成了半个城里人,天天在厂里混日子,倒也舒坦;表叔在广东发了家,有一次过年回来把全家都接过去了,虽然大家很羡慕嫉妒,但也没落下什么坏名声;小伙子在火锅店里,一心一意只想报答老板的恩情,直到有一天,老板把店盘给了小伙子回乡下去了。
成渝巴江浪滔天,家妹风情柔似绒。
小伙子最后,把火锅店招牌换成了“巴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