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次疫情过后,会迎来一次“新生婴儿潮”,因为好多妈妈经过这个长假想要生二胎,给孩子再生个兄弟姐妹来作伴儿。
孩子一个人在家玩太孤单了,而家里的大人又不能随时随地跟着孩子一起玩,关键是家里如果是老人带孩子的,老人有时间陪玩,但是精力也不允许跟着孩子跑来跑去地玩了。
01
我闺蜜的孩子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这次因为寒假延期,孩子在家已经呆了2个多月了。平时我闺蜜和她老公上班都很忙,白天就让孩子的姥姥带着。
这周末,闺蜜放假在家,发现孩子一个人在儿童房间玩耍的时候,总是自言自语的,好想跟谁在说话。我闺蜜担心是不是孩子太长时间没有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太孤单了,出现了什么心理异常的现象?可是,看看孩子吃饭、睡觉又挺正常的,就是有这个自己跟自己换着角色说话的毛病。
当闺蜜和我视频聊天说起她担心孩子的这个表现的时候,我想起自己曾经在阅读《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一书时,书中有一个关于孩子喜欢玩假装游戏的观点,特别像我闺蜜描述的他家孩子的情况。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有这种“假想同伴”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调查结果显示,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儿童有假想同伴。只是这个“假想同伴”的概念,对我们中国好多家长来说还无法理解。
就像我闺蜜一样,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会联想到孩子是不是因为太孤单,是不是缺少玩伴,才会变成这样了。
而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由他们脑海中“创造”出来的假想朋友,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还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02
我们花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就能感受到孩子在这样的游戏中是如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我们平时说几百遍都没有效果的事情,说不定玩一次游戏就有效果了。
比如,我家孩子早上起床的时候,就非常磨磨蹭蹭的,明明自己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能穿得很好了,就是喜欢拖时间,就像我们大人常要犯的“拖延症”一样。
我之前经常会使用“激励法”来加快孩子的起床速度,先是我和他穿衣服比赛,再是穿鞋子比赛等等,如果孩子赢了,他就可以去养成好习惯表上去贴个五角星。
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只能开始用几次还有效果,等孩子对得到五角星也没有兴趣了,自然也就没兴趣参与比赛了。
现在,我尝试着用“假想游戏”来调动孩子起床的积极性,果然效果显著。
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人物是超级飞侠里的乐迪,我家有乐迪的玩偶,平时也是看孩子经常抱着乐迪在玩具屋一起玩游戏。
于是,我就在把早上喊孩子起床的人物“派”给了乐迪,平时都是我喊孩子起床的,孩子总是要喊好几遍才从被窝里慢吞吞地钻出个小脑袋,过几秒钟又钻回被窝了,反复好几遍才会穿上第一件衣服。
现在,换做乐迪喊他起床后,早上7:30起床时间到了,我一手拿着乐迪,一手拿着闹钟,只要假装是乐迪,喊他一遍起床,就立马“嗖”一下从被窝里坐起来,动作迅速地穿起衣服来了。
最后,没多久孩子就能完成起床穿衣、洗漱等一系列的事情,这时候,我只要拿着乐迪再和他击个掌,喊着“耶!超级任务完成!”
这样的“起床任务游戏”是基于孩子将动画片的人物乐迪假想成是自己的好朋友,原本生活中的按时起床习惯成为了假想游戏中的一个专属任务,对孩子来说就会变成一个有趣的任务游戏了。
03
有假想同伴的儿童毫无疑问是正常的儿童,虽然这些儿童不比没有“假想同伴”的儿童更聪明,却更懂人心,也就是更善于猜测别人的心思、感受和行为。这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心理理论。
一般来说,这个心理理论会在孩子13-15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随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会表达的语句越来越多,到孩子3-4岁时会突飞猛进,到孩子5岁时达到健全。
仔细观察我们的大多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玩的过家家游戏、给洋娃娃穿衣服、玩具汽车比赛游戏、玩具手枪大作战游戏等都是孩子进行假装游戏的各种形式。
当孩子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当孩子在家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玩的时候,或是孩子自己邀请爸爸妈妈和他一起玩游戏,规则由他来决定的时候,都可能是孩子正在享受他们的假装游戏。
有时候,孩子们自发创造出来的假装游戏,或是想象出来的“假想同伴”,有助于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也有助于我们父母通过这样的假装游戏来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
所以,当你的孩子哪一天也假想出一个“玩伴”的时候,不必过度担心和焦虑孩子是否哪里出了问题,反而要多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并积极参与和孩子一起进行假装游戏,也是一种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方法。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萌妈百宝箱,一起聊聊每天的亲子生活和育儿心得,2020年让我们一起成为更懂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