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这句话流传越来越广,也被一部分人误读,成为焦虑、易怒的替代语。一位同事余飞就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发到朋友圈。
余飞是新来的员工里公认的"劳模",每天勤勤恳恳做方案,跑客户,工作日志写的行云流水,但几个月下来成效却寥寥无几。每次开会汇报完工作,他都像霜打的茄子,丧着一张脸。
直到前两周我们一起去提案,我才发现了他拿不到单子的症结。
甲方刚来这座城市开展业务,对大环境和本地供应商情况了解不多,先召集大家过去开碰头会,做产品服务推荐。余飞以为人家要签约做推广了,带着策划同事加班加点做了三天方案,一上阵没讲两分钟便被甲方领导叫停。
余飞很纳闷,甲方说我们现在还没到那个阶段,先做你们的产品介绍即可。余飞立刻拿出手机,给甲方领导看他和对方策划之前的沟通记录,佐证自己没有做错。
后来甲方领导笑了笑请他继续讲,但基本没再听。
出来后,他很不愤的说:这种甲方我再也不伺候了!他们的策划也不靠谱,我们提的明明是给他们最好的解决方案,结果没人听,白忙活半天。我现在就给他们策划发短信,告诉他合作泡汤了,爱找谁找去。
我拦住了他。
并追问了前几个客户他是否遇到类似的问题,然后他打开了话匣子,将手头的客户一个个数落过去。
我笑了,问他:世界上有百分百完美的客户吗?
他顿住。不解的看着我。
你先别急着处理工作,还是先处理下自己的情绪吧。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已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不论与客户合作,还是公司内部沟通协作,情绪稳定,正成为超过智商情商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种职场修养。
最近热播剧《都挺好》里明玉的师父蒙总就是这样一位拥有稳定情绪的人。
孙副总等人背地里小动作不断,江南江北公司人心惶惶,都去蒙总那打探口风,连他一手带出来的明玉也从一开始的坚定不移,到后面开始怀疑自己与师父的关系,感到自己被架空,于是联合柳青写檄文讨伐...
但蒙总始终不动声色,其实公司内部的动荡他早就看在眼里,也一直希望切实肃清有二心的人,所以即便公司损失一些利益,甚至遭到最信赖的下属的质疑,他也坚决贯彻到底,最后也终于达成了目标。
说到底姜还是老的辣,经历了那么多商场风云诡谲的斗争,到最后真正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还是蒙总,一箭多雕,清理了异己,考验锻炼了明玉等一众中高层,还把儿子教育的成了合格的接班人...
于蒙总来说,短期的利益损失可以通过后面的发展变革来弥补,但若危急关头也和柳青一样易怒易暴走,那众诚大厦用不了多久就会倾覆。
作家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如路遥之余《平凡的世界》,音乐工作者需要感情的跌宕,如贝多芬之于《命运交响曲》。艺术工作者大多需要情绪的大起大落来激发创作,而对于大部分职场人而言,这些"情绪"却是不可取的。
因为一个人的情绪里,藏着他的气度和人品。一个能保持稳定情绪的人,看到的世界是更多面的,也就拥有了更好的包容度和应变能力,不至于武断或盲目。
慢慢的我发现,做到领导职位的人不见得能力多么卓越无可匹敌,但处理情绪的能力都是一流。
我领导有句口头禅:先处理情绪,再处理工作。
因为职场里大部分工作或者压力,总会找到解决办法,考验人的往往是如何应对。
三流人才骂骂咧咧打道回府,二流人才抱怨吐槽后再想办法,一流人才若无其事,完善自我再次冲锋。
越是在压力大的时候,越不该让情绪控制自己,而是想办法先去解决问题。
比尔·盖茨说:“掌控情绪的能力决定人的健康,决定人能否成功和一生是否幸福。”
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顺序是不能乱的。
能力决定你能做什么,情绪稳定决定你能走多远,想职场晋升,行走顺畅,先从加强自我修养,做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