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很复杂,或者说人性很复杂,可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大道至简”。那么最简单的“大道”,为什么只有少数人真的懂呢?
因为,最简单的,其实最难面对,最难活出。这部分的主题是,完整表达是最难面对,最难活出。
这部分源自武老师,两年前发在微博上的一个感慨:
最难面对的,是那些平实之事;最难活出的,也是那些平实之物。
解释一下这句话,就是:最难面对的平实之事,就是自体的虚弱,和关系中的恨;最难活出的平实之物,就是自体的坚韧和关系中的爱。
前半部分的内容是:自体永远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在寻找你。所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体的强弱,以及关系中的爱恨。
这部分的内容,武老师会有一定的自我袒露,同时也想问问:你什么时候有过类似的发现,你变得如此复杂,是为了逃避某种简单的东西?
这让我想到了,我中学的时候的头疼。我让自己头疼,让自己神经衰弱,压力山大,就是为了逃避一些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分享一段鲁米的诗,
世界就是这样一场梦
许多倾城的尘烟,笼罩上空
如同一个迷离的假寐
但我们比这些城市还要古老
我们的初始是矿物
接着变身为植物
然后是动物阶段,再然后是人类
但我们总是遗忘先前的状态
除了早春时分,
我们偶然忆起,曾经的葱绿
人类在一条进化的跑道上被领着走
经历重重智性的迁移,
虽然我们看似沉睡
内在却是清醒的
它指引着梦的方向
最终将把我们惊醒
使我们跳回道真吾之中
一只看不见的鸟飞过
投下了一闪即逝的影子
那是什么?是你爱的影子
却盛满了整个宇宙。
自体的虚弱与坚韧
先讲一个故事,武老师的一位来访者,是一位女生,她在生孩子后的几个月出轨了。武老师觉得,简直可以说是,她是急不可耐地出轨了。为什么呢?
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们容易理解为,这个女人水性杨花、寂寞,但她的这个寂寞,理由并不成立,生孩子这些天家人都围绕在她身边。
在做咨询时,发现关键信息是她出轨时的那份急切,好像是在逃避什么东西。那到底是逃避什么呢?和她深入探讨后,发现真正的原因是:
坐月子期间,丈夫把她照顾得太好了,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你肯定会觉得这不能理解,这怎么能构成出轨的理由呢?
武老师认为,因为这种照顾,加上坐月子期间各种身体反应和习俗,让这个来访者觉得自己退行成了一个无助的宝宝,必须依赖别人。
这位来访者还发现,自己控制不住地想去依赖丈夫,可她一直以来是一个要控制一切的女强人。
突然间要放下控制,变成一个无助的人,转而去依赖丈夫,这唤起了她很深的恐惧。于是他们认为,她的出轨行为,最初并不是为了追求情爱,而是为了逃避无助和依赖。
在“情感”那部分中,我们讲了自恋和依恋。武老师认为,这位来访者的丈夫把她照顾得这么好,就好像一个好妈妈一样,而这位来访者所说的依赖,实际上饱含着依恋的成分。
武老师认为,如果这位来访者这个时候信任丈夫的爱,也就是放下控制,是完成自恋到依恋转变的绝佳时机。但是这时她反而充满了恐惧。
但其实武老师认为,这份恐惧很复杂,首先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的人,当发现可以构建依恋时,会非常担心,万一有一天失去这个关系呢?
其次,我们前面讲到,这位来访者对失控的恐惧是,担心自己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敌意的“它”在那里等着自己。
同时,她也担心,当自己放下控制,展现出自己的真面目,丈夫这个“好妈妈”会看到她丑陋的,也就是充满贝塔元素的真实自我,于是会讨厌她,抛弃她。
以上都是深层原因,这位来访者直接的感受是无助带来的虚弱感,实在是太糟糕了,她不想这种“我没有力量我很虚弱”的感觉。
自身的虚弱,是一种通俗说法,而专业点的术语,就是自体的虚弱。自体虚弱时,容易导致几个问题:
1.担心外部世界一旦有敌意,虚弱的自己抵挡不了,甚至会被毁灭;
2.自己这么虚弱,这会引起严重的羞耻感;
3.因为有严重的羞耻和恐惧,结果导致一个人不敢面对自己;
4.不能和强大的力量合作,因为这会唤起自己的虚弱感;
5.容易有圣母病,很容易给别人好处,以显示自己是强大的;
这些问题,从头脑上不难理解,而真从体验上理解他们常常是非常不容易的。差不多给这位来访者做咨询的同时,武老师和另一位通常被我们认为也很强势的女性聊天。
聊着聊着,他觉得自己天旋地转,简直要晕倒了。把这种感觉反馈给她,她说她也有这种感觉。等这份感觉一被确认,他接下来的感觉是累极了,她的感觉也和他一样。
他们深入聊了之后,发现那段时间她的事业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她强撑着,并像超级工作狂一样应对这一切,而这已经超出了她身体承受能力,可她还是想继续强撑下去。
通过武老师的感知,她感知到了自己的身体即将崩溃的信息后,她决定,暂时停一下,缓一缓,休息一下。
再聊下去,武老师发现,在这之前她多次大病一场,就是因为这种硬撑的作风导致的。
我们得学习尊重自己的虚弱,毕竟谁都有承受极限。但可能这种身体的虚弱和处境中的虚弱,会让我们看到“我”,就是自体的是虚弱的,这种自体的虚弱感会带来恐惧和羞耻。
我们不愿意承认与面对,于是选择硬撑着,直到身体和外在现实崩溃。人是容易接受身体的虚弱,而难以接受心灵的虚弱。
因为我们把身体视为一个生理体,好像是“我”之外的东西,而把心灵视为“我”,所以心灵的虚弱会让我们觉得,“我”是虚弱的差劲的,因而会有羞耻感。
很多人抗拒找心理咨询师,就是因为这种羞耻感。觉得找心理咨询师,就证明了自体的虚弱,就像是一个心灵虚弱的人,在向心灵强大的人找依靠。
然而武老师认为,这也是从自恋走向依恋的开始。有一次他和一位合作伙伴聊天,聊天时发现,他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和能力很强的人合作。
比如他每次请武老师去讲课,都是硬着头皮请的,按照他的本性,他会选一堆没有什么影响力的老师去讲课,虽然请武老师的话,效果好,但他会不自在。
武老师和他深谈下去,发现了一个看到了非常简单的真相:看上去非常谦虚低调的他,一样是深度自恋的。
当他和他认为的强人们一起时,就衬托了他自身的虚弱,这会让他非常不舒服,这份不舒服最终表现为不自在;而和他认为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在一起,就衬托不出他自身的虚弱,他就不必面对这种让他难受的感觉了。
和自体的虚弱相对应的,并非是自体的强大,而是自体的坚韧。就像这里讲到的几个故事,当我们追求强大感时,常常就是为了逃避自我虚弱感。
自体的坚韧就是,强也可以,弱也可以,不管强的感觉和弱的感觉如何侵袭自己,自己都有一个基本的感觉,那就是“我能行,我能基本掌控我的人生”。
即便当我彻底不能掌控我的人生时,我仍然知道失控背后,并非死亡,并非深渊,而是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力量,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自己之外的。
就像艾瑞克森,他在十七岁得了脊髓灰质炎,而全身瘫痪时,他仍然有空间去思考,医生们对妈妈说他活不下去了,这是糟糕的催眠。
而他还能积极面对全身瘫痪的可怕打击,并能对医生们给予嘲笑,后来他还找到了让自己身体重新站起来的方法,最终由此发展出了他的催眠治疗方法。
我们之所以难以面对自体的虚弱,既因为这会带给自己“我很差劲”的羞耻感,更是因为我们担心,当我们自己虚弱时,外界毁灭性的力量会消灭掉我们。
所以艾瑞克森的关键是,即便是全身瘫痪,他的内在心灵中,仍然有很强的生能量,这是他自体坚韧的关键。
由此可以说,自体坚韧就是信任自己的内在的生能量,或者说不管在什么情形下,这份生能量都能保持着连续,而不会被切断。一个人内在的生能量的保持连续能力,就是自体的坚韧。
了解了艾瑞克森家族后,武老师觉得他们都有这份韧劲。艾瑞克森的父亲也是在17岁时离家出走,买了最远的一张车票,下车后就去找工作,见到一位农场主,说:难道你不需要像我这么能干的小伙子吗?
于是就被雇佣了,在这个农场干了一年,爱上了农场主的女儿,去求婚的时候,女孩给了他一个手套。按照当地的习俗,给一个手套,就是拒绝,给一双手套,是答应。
他难过了一晚上,第二天去找女孩说,你肯定搞错了,你应该给我一双手套的。于是,又过了一年,女孩给了他一双手套。
缺乏坚韧时,我们需要去面对自体的虚弱,不然容易有各种自我欺骗。例如我们会把软弱当做善良,因为对自己说“我很善良,所以受伤”时,要比意识到“我很虚弱,所以被欺负”更容易面对。
前者会保留住“我很好”的自我良好感,后者会让人觉得“我不够好”。不过,当自体太虚弱时,一个人会根本没法面对这个事实,于是需要把“我不好”这个信息投射到外部世界,变成“你不好”。
自体的虚弱和坚韧,并不只是自体的事,要理解乃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关系的角度去理解,这是明天的话题。
总结
1.我们得学习,尊重自己的虚弱,谁都有承受极限。自体的虚弱感会带来恐惧和羞耻,我们不容易承认与面对,于是选择了硬撑,直到身体和外在现实崩溃。
2.人们容易接受身体的虚弱,很难接受心灵的虚弱。因为我们把身体视为了“我”之外的东西,而心灵就是“我”,“我”是虚弱差劲儿的,会有羞耻感。
3.和自体的虚弱相对应的是自体的坚韧,自体的坚韧就是,强也可以,弱也可以,不管强弱的感觉如何侵袭自己,都有一个基本的感觉。那就是“我能行,我能基本掌控我的人生”。
思考
我也有过,我有段时间生病,就是为了逃避,逃避自己的不堪一击,逃避现实的恶意,世界的敌意。感觉世界上有个恶魔,在用各种方式伤害我。
有时候,逞强可能是因为虚弱,最终的结果是崩溃,而接受自己的虚弱,才是真正的强大。“我能行,我能基本掌控我的人生。”有时候要承认自己的虚弱,别人才会有表达照顾、关注和爱的空间,才能建立情感联系。
为什么上一段恋情会失败?其实是因为,我当时还不会把重要的东西交给别人,还没走入依恋,还没有构建亲密关系的能力。所以即使给我一个足够好的爱人,我也接不住。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