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的自愈能力是难以想象的,喜悦很快把遗憾冲刷得无影无踪。
细想起来遗憾本身就是多余的。上大学是我和家人简单而直接的目标,有一些最低要求,却没敢想过那些著名大学能和我会发生什么联系。我大体有自己的想法。但要说一个明确的目标,我却是没有的。以这次高考的成绩,不仅达到上大学的目标,还可以避开自己和家人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因此,根本就没什么遗憾的。
之所以会有遗憾的感觉,是因为这一年复读,特别是经过预考,让我产生了一种应该更好的错觉,以为自己的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而最后的成绩却和想象有些差距。回头来看,或许本身确实可以更好一点的,如果预考后能够稍微再用功一点点,相信成绩会比现在高。
成绩再提高一点也没有用,最终录取通知书还是会从医学院寄过来。因为,这些在之前填写志愿阶时就已经注定了。
与上一年一样,志愿填写是在高考结束到成绩公布前之间。去年这个时候因为我的任性,才使得自己不得不又复读了一年。这一次我是要由家长来帮我把关了。
对于我的未来,父亲、母亲和我各自都打着有自己的小算盘。我尽管没有太明确的目标,但还是有自己倾向的,而父母都想我接他们的班。
志愿填写,我选择听家长意见,父亲却正好在此时出了差,于是母亲如愿地接管了通向我前程的那条船上的方向舵。
本科志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批录取的重点院校,第二部分是普通院校。
母亲很民主地让我自己决定填那些重点院校,她才是对我最了解的那一个人,甚至超过了我自己。她知道以我的能力和我的不自量力的个性,即便成绩超过了重点线,也不可能跟得上我的野心。她不想我被重点大学录取,也不担心我会被录取。退一万步,万一被录取了,倒也不至于太失望,她相信我填的学校不会太差。除了心比天高外,我自己也并不是特别想出省到一般的重点学校念书。因此都没有怎么考虑,我就填上了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五所当时比较靠前的学校。
母亲要把握的是我最有可能被录取的普通学校。在她的安排下,也结合了一些我和父亲的想法,五所普通院校的校名和专业用黑笔落在了表格上。排在第一位的是我自己选的北京电影学院剪辑和后期制作专业(大概是这个,具体专业名字记不得了),第二位就是母亲的工作单位,本省的医学院,接下来是昆明工学院和本省的工学院,专业都是父亲喜欢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最后是已经不记得名字的一所随便填写的院校。
成绩公布的那天,母亲十分高兴。以我刚到重点线的成绩,几乎可以断定我将进入她希望我去的医学院。
拿到成绩,我也只是遗憾了一分钟,马上也开始开心起来。这一次肯定能够上大学了,这是一家人的愿望,尽管还没有拿到通知书,但以自己的成绩,不用复读了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我甚至还在幻想着被重点学校录取呢。
“至少北影应该没问题吧。”我想。
后来的事实再一次证明,在我们家,最清醒的总是母亲。
早安,十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