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代的贵阳城: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古称“贵州”、“矩州”。元代改“贵州”为“顺元”,始建城垣。顺元城是座狭小的土城,位置在今贵阳市中心区的南部。贵州不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贵阳。
二,明代的贵阳城:当贵阳城建成的时候,这座城市的人们都在轻声呼唤你的名字——大十字。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扩建城垣,改为石城,周长1309丈,设5门。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成为全国13个大行政区之一。隆庆三年(1569年),移程番府治贵州城,次年改为贵阳府,贵阳之名自此沿用至今。贵州建省后,贵阳为省治所在。天启六年(1626年)在北门外增筑外城600余丈,增设4门,外城与内城以北门相通。明代贵阳商业、文化教育事业已有所发展。商业有十字街市、南市、北市等12个街市,各类店铺排列街旁;文教事业先后设有宣慰使儒学、府学、县学、卫学、武学及社学等。正德四年(1509年),王阳明在贵阳主讲文明书院,曾培养了一批学者。万历年间建于南明河上的甲秀楼,至今仍是建筑艺术很高的一处名胜。
三.清代的贵阳城:清代,贵阳城垣虽多次修葺,但格局未变。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共有街巷123条,其中内城80条,以大十字为中心,以7条大街为主干,将城内分为4片;外城有街巷34条,以十字口为中心,将外城分为4片;另在城外有近城街9条。因地形所限,街道起伏不平,多弯拐、坡坎。
鸦片战争前,贵阳手工业已有所发展,城内外“九门”、“四阁”,形成了铁匠街和打铜街,纺织业已达百户。商业方面,棉布、丝绸、皮毛、山货、药材、洋广杂货,也成为省内贸易中心。
鸦片战争后,洋货入侵,英法通过东南亚,英经广西,法经云南。日本则经过湖南。三路并入贵阳。贵阳的织机全改用洋纱。经营洋货的商人,同时收购贵州的药材、土特产进行转运外销。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国内现代企业也于清末开始出现。20世纪初,贵州巡抚成立警务工厂,为贵州官办企业之始,随之开设官办银行。士绅华之鸿投资26万两银赴日学习造纸,购机18部,雇工百余人,创办文通书局,为贵阳近代民族工业之始。1887年贵阳电报局成立。1906年开通市内电话。1905年开始选派留学生,先后留学日本及欧美的学生共约150人。
辛亥革命前夕,贵阳有商业户300多家,钱铺数十家,形成了一条市肆聚集的商业街(今中华路)。全城人口(包括城郊)共为69702人。
四.王权没有永恒,但是贵阳市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十字北面的金阳与南面的贵安新区,大十字或者贵阳老城成为了大贵阳的市中心。贵州不只有美酒,美人,美景,更有多样的文化遗迹与文化沉淀。
欢迎加入qq群:110851018,微信公众号:历史爱好者香酥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