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什么颜色?是豌豆的绿,是桃花的粉,还是梨花的白,抑或是蒿子的青翠,那剁碎的蒿子的汁液流淌在菜板上,墨绿色的汁液已经长进了三月的心间。
儿时的记忆中,在清明里一定要做蒿子粑的人,应该是二奶奶,非常干爱净,但不很大方的老人,满头花白卷曲的头发永远梳的层次分明,爽朗的笑声,慈祥的面容,仿佛还在眼前。那是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二奶奶挎着一只篾箩,迈着轻快的步伐在田野里找蒿子(有时蒿子少的情况下会找另外一种叫米桔的做替代),等到箩里有一大半蒿子的时候,二奶奶会把蒿子倒在塘边的水泥浇的洗衣部子上,找出里面的杂草或泥土,再放进塘里洗,洗好后开始回家拿来菜板和大木盆,把菜板放进大木盆里开始切蒿子,我就坐塘梗上托着下巴看着,切碎的蒿子再剁三四遍,剁好后放进大木盆里开始揉,揉出浓浓的绿色汁液后,再放进洗米的箩里在水里洗,当箩放进水的刹那,水就变色了,变成蒿子的汁液,墨绿墨绿的在水中漫开,等到蒿子洗出的水的颜色很淡的时候,再放进大木盆的木板上去剁一遍,再揉好几遍,再进箩里洗,然后洗好的蒿子被揉成一个大大的团团放在箩里,这时二奶奶提着箩,拿着大木盆往家去,还不忘回过头来跟我说:回家做蒿子粑去了!没过多久,她家的烟囱开始袅袅的升起青烟,腊肉的香味在风中飘荡,我咽了下口水,赶紧去找妈妈,也让她给我们做蒿子粑。记忆中二奶奶家的美味总会在拴好大门后开始进行的。
二十多年后,当我在家给孩子们做蒿子粑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那个下午二奶奶和蒿子,还有我坐在塘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