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标签阅读法(RIA法)
R:reading,即阅读有价值,可总结套路,可迁移到生活各个方面的原文,俗称"拆段";
I:interpretation,即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内容,为倒逼自己消化吸收,该部分要求用自己的话转述原文,不得照抄原文语句;
A:appropritation,即应用,该部分强调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A1部分为与之类似的实际生活经历,A2则着重未来,该知识将怎样应用于未来生活。
R:阅读原文片段
今日阅读片段来自《管理技能开发(第8版)》摘录自429~430页
戈登描述了一个帮你有效阐述你的问题的有用模型:“我有一个问题,当你做X时,导致了结果Y,而我的感觉是Z。”
第一,描述给你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X)。这有助于你在急于给出反馈时避免给出一种评价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倾向。
第二,列出这些行为详细的、可见的后果(Y)。简单明白地告诉对方,其行为给你带来的问题,通常是使他们发生改变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对问题结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仅要使对方了解哪些行为妨碍了你,而且要解释它如何通过带给你挫折、愤怒或不安全等感受来影响你。解释这些感受在怎样干扰你的工作。
我们建议你把这个三步模型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来使用。每个部分的顺序可能会有变化,而且你不要总是使用相同的词语。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会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不满。当孩子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同事的疏忽影响工作进度、领导不切实际的批评……都会抱怨。而当我们在抱怨或提意见的时候,往往会指责对方、揣测对方的动机、夸大严重性。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很难达到我们的目的,甚至会将矛盾激化,引起对方的戒备和反击。因为人们在面对指责的时候,大多数人本能地反应都是自我防御。也有人会因为害怕惹怒对方,而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
xyz表达法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能够较好的达到通过表达让对方改变的目的,同时避免那些常犯的错误。概括起来分为三点:
第一步、谈行为。描述引发你不满的具体行为;
第二步、列后果。简单明白地列出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
第三步、说感受。让对方了解他的行为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并解释这些感受是怎样的干扰了你的工作。
在实际运用当中,这三步可能变换顺序,但是不要总是使用相同的词语。
A:拆为己用
A1:激活学习者对相关经验的反思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在学校里忙了整整一天,晚上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家,发现孩子的书桌又是一团乱。不由得火冒三丈:
我:你是怎么搞的?天天叫你做完作业收拾书桌,从来不收拾。
儿子:我怎么没收拾嘛,桌上的作业是爸爸让我留在桌上检查的。
我:你还有理了,你说说我帮你收拾过多少次?
儿子心不甘情不愿地开始收拾,我看着火更大了。
我:你在孩子太不懂事了,一点儿都不体贴妈妈。
虽然书桌最后收拾好了,但我和儿子的心情都不好。
A1+:反思改进
如果运用上xyz表达法,面对今天的情况,我还可以这样说:
我:我看见你的书桌没有收拾干净(行为),这让我非常生气(感受),因为妈妈上了一天班,很累了,还要帮你整理你的书桌。(后果)
儿子:妈妈,刚才我已经收拾好了,书桌上是留给爸爸签字的作业。
我:看来爸爸刚刚检查完,你现在就把它收拾了,好吗?
儿子:好的。
这样既能表达我的不满,也能让儿子体会我的感受,愿意去收拾书桌。
A2:催化学习者去行动和应用
明天开会要用到广告公司打印的资料,可是现在他还没有做好,如果明天开会的时候,他的资料还没有送过来,我打算这样跟他表达自己的不满:
前天发给你的资料,我跟你电话确认过今天要用,可是今天没有收到(行为),我很生气(感受),因为这让我开会的时候非常狼狈,以至于我现在考虑要不要换一家广告公司(后果)。
相信这样既可以清楚表达我的不满,也能影响对方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