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说上海那个13岁离家出走的男孩的事情,最后幸运的在杭州被找到了。看到一篇“去你的牛蛙”公众号的文章《玻璃心和二皮脸》,以此来作为寻找这个孩子的文章标题,我实在无法想象,这居然是亲子公众号转出来的文章。
13岁的小孩子,来说他玻璃心又说二皮脸。
这文章是拿来哗众取宠的么?
13岁的孩子,在青春期的孩子。
如果要算,那还是个花苞。
这么早的去定义玻璃心二皮脸,就好比说这花的花蕊是烂的。
我是无法接受的。
而我们的朋友群里也偶有聊天,两个朋友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政变",离家24小时不到,在小区徘徊,被抓回了家。
这两个朋友都好好的,三观正,事业好,家庭幸福。
如果放到这个作者眼中,不会也是二皮脸和玻璃心吧?
明人教育大山笑长发表如下对青春期的一些理解和概念:
离家的孩子最渴望的是回家;
不要和青春期孩子对抗;
一旦唤醒了孩子的感恩之心,孩子就会懂事了。
在这种情况下,批判孩子二皮脸和玻璃心,这可以唤醒孩子的感恩之心么?
更不符合事实的是,现在在网路上已经有些记者了解这个孩子非常的优秀:
并非像之前网友想象的那样,不爱学习,恰恰相反,他数学、外语都很优秀,考试成绩是年级排名前几名,语文和其它科目比较略微差点。笛子七级、英语中级口译已考出,课余还学习书法、国画等,另外,击剑曾获得上海第一名。
李妈妈回忆了那一天到学校去的细节。“当时,老师找我约谈后,让我到教室里接孩子回家,我就说了孩子几句‘你怎么又这样了?每门课作业做都做的,但是都会漏掉一点,这样挺没意思的’,然后我就回家了,让他骑自行车回家……没想到此后就再也没看到他了。”据李妈妈说:“孩子曾回来把自行车停在家里,书包和衣服扔在家的地下一楼,后来就出走了,可能他觉得压力有点大。”
“去你的牛蛙”此篇文章说到这个孩子“只听得进表扬不能听批评,多说一句都耷拉下来脸”。而这文章居然有1万3千点击量,和60多点赞数。
我想这么高的赞同,是不是说出了家长的心里话?
难道家长都这样的看待一个让你们稍微有些失望的孩子,觉得他们玻璃心/二皮脸?
不是孩子不爱被批评,成人也如此。
不爱听坏话本是人之长情。只不过成人会隐忍或者伪装,孩子在父母面前做不到如此。
老板批评下属尚且讲究技巧,嘴巴本应给孩子希望以及勇气,为何用来说歹毒之语?或将孩子定性为罪恶之花?特别是父母的嘴巴。
要坚决杜绝毁灭性批评。
批评:小明,你的成绩一向很好,但是这次考试英文成绩从原来的第3名变成了15名。你每天都在认真学习,但是考试前3天没有好好学习,只惦记记得看XX电视剧。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你没有好处的。我也知道你想取得好成绩,我希望你能改变你的习惯,好么?
毁灭性批评:小明,你怎么英文考到了15名?我就是知道你这样会考不好,你没有好好学习,从来不肯多花时间,就知道看电视。你这样下去以后怎么办?别人都在好好学习,你现在比谁谁谁都不如。你这样会越来越差的,我真为有你这样的儿子感到失望伤心。
批评孩子需要遵循两个规则:
一、第一规则,准确。
二、在准确的基础上,用乐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孩子。
当父母不自觉的用永久性及普遍性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开始获取了自己的悲观模式。毁灭性批评,给到孩子从人生/习惯/个性上的全面否定。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孩子有错时,如果事实允许,那么着重特定或暂时性的个人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
希望这个孩子的妈妈,拥抱住孩子跟他说:妈妈找你找的好辛苦,你离家出走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
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关心孩子遭遇到的事情而非仅仅是考试的成绩。
了解孩子自己的目标,了解孩子为了目标而做的事情,了解他们付出的努力。
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
外界媒体,可以去帮助父母了解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减少一些批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