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免会有这样一群人: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即兴演讲,出口成章,滔滔不绝。
他们,在被人质疑的时候,有条不紊,一针见血,直击要害,进行精彩有力的反驳。
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能结构化地思考问题,透过表象看清本质,拿出非常系统的解决方案。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条理清晰,快速定位和分析问题,并有效的解决问题,那是因为,他们总是有一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都说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缺乏深度思考,只是将一辈子的聪明都耗费在战术上,当抬头看时才发现,你精益求精的事情,他们所在的职业或行业已经衰落,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都很低微,或前进的战略大方向错了。
正如王东岳先生说:“不应追求无边的博学,而应寻求思想的整顿”。
下棋的时候,你能想到这一步一走了之之后的2步,而对手可能想到四步,那么对方能认知更长的因果链。
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到问题和信息的视角,就是说能够换位思考、从多维度、多角度思考。
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识事物所处的生态、趋势从系统、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
为什么你的思考总是在表面
第一:角度偏差
人类的许多痛苦就在于看不透事物的本质,在错误的判断力下苦苦努力,却离事情的真相越来越远。
为了解决焦虑,你便在解决麻烦上下狠功夫,虽然开始效果会不错,但很快就会发现,困难永远解决不完,就像打地鼠一样无尽无止。最终的结果就是越努力越焦虑,逐渐丧失为美好生活的感知力。
第二:缺乏结构化思维的训练。
它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多方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能系统地制定出相对应的行动方案。
简单的说,就是能够对一件事进行高度概括,并形成一套可以操控作性的指南。
第三:总闷头思考,缺乏与他人的交流。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局限性的,正如巴菲特的老搭档理查德.芒格所说:“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像钉子”。
通过反复思考不断接近问题的本质是深度思考,但思考是否正确还需要结合实践来证明,深度思考不是说彻底想清楚才能行动,而是一个在交流中反复摸索,不停纠错,不断精进的一个过程。
总的来说,深度思考绝不是一个人闷着头硬想的过程,而是一个和自己交流,也要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从而避免战术上的错误,进而赢得战略上的胜利。
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需要认清自己,调整思考的方式的角度,找到问题的本质;其次,有意识寻找结构化的思维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我们只有对自己真实,世界才会还你真实,唯有在深度思考中寻找到自己,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