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阳明燥金司天,对应的五运六气以及对物候人体的影响。
解读:
1. 阳明燥金司天的年份是地支逢卯或酉。六十甲子年中,丁卯、丁酉、癸卯、癸酉、己卯、己酉、乙卯、乙酉、辛卯、辛酉十年,皆是阳明司天。这些年份的岁运都是不足。
卯年和酉年的运气特点都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也就是说,在卯年和西年,六气中的第三步气乃至上半年的气候都是阳明燥金为主,第六步气乃至下半年气候都是少阴君火为主。
2. 原文在论述阳明燥金司天的十年运气情况时,没有提到它们导致的疾病,这一点与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运气情况有所出入。可能的原因是,相比岁运太过的年份来说,这些年份岁运不足,故对人体的影响可能较小,而不是说这些年份不会导致人体出现疾病。
有关这方面的证明,我们可以参见下一段文字中对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客气、主气加临所导致的人体疾病的描述。
①由于丁卯、丁酉二年的岁运为木运不及,即委和之纪,按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说,金克木,故此二年的气候和致病特点与金运正化之年类似。因丁卯年的岁运为木运不及,又逢值年地支的五行属性为木,故为岁会。这两年的中运之气为风,气候特点是清凉之气为胜气,热气为复气。
②癸卯、癸酉二年皆为火运不及,又逢少阴君火在泉,故为“同岁会”。火运不足之年,即伏明之纪,按照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说,金反侮火,故此二年的气候特点与金运正化之年相似。这两年中,胜气是寒气,复气是雨湿之气。
③己卯、己西二年的岁运为土运不及,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木乘土,故此二年的胜气为木之风气,复气为金之凉气。
④乙卯、乙酉二年的岁运虽是金运不足,但逢阳明燥金之气司天,故可补此二年不足之运,构成金运平气。乙卯年岁运的五行属性和司天之气相同,故为天符之年。乙酉年的岁运为金运不及,逢阳明燥金之气司天,又逢值年地支五行属金(地支酉的五行属金),故称“岁会”“太一天符”。这两年的运气特点与金运正化之年(从革之纪)相似,运气表现为凉,胜气是热气,寒气为复气。
⑤辛卯、辛酉二年的岁运为水运不足,根据五行中土克水的关系,土气乘水,故此二年的运气特点与土运不及之年类似,运气表现为寒,胜气是雨湿之气,复气是风气。
3. 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的客主气加临,根据客主气加临的模式,我们可以细细考虑每一气的客气主气关系是相得还是相逆,进而推测此段时间内的气候和致病特点。
①因丁卯、丁酉、癸卯、癸酉、己卯、己酉、乙卯、乙酉、辛卯、辛酉十年的岁运皆为不及,受前、后年岁运太过的影响,故它们实际所主时长可能不到一年。这种年份的气化作用要晚于天时,也就是气未至而时先至,带来的物候特点是生化推迟。
②从全年来看,客气的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主凉,故上半年的气候较肃杀,应温不温;客气的在泉之气为少阴君火,主热,故下半年的气候较温热,应寒不寒。
③这是一般的归纳特点。燥金之凉气太过,则会出现复气的火热之气,又逢主气的二气、三气为火,故夏季可能炎暑大行,草木坚燥。从下半年来说,逢五之气的厥阴风木、六之气的少阴君火之气主令之时,火热之气胜过阴寒之气,主气的寒气会被客气的风热之气制约,故冬季会比较温暖而舒适。
④风热之气和燥金之气更迭于太虚是卯酉之纪的主旋律。在长夏的时候,太阴湿土之雨气和太阳寒水之寒气交织,湿气大行,就能改变前面燥气横行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降雨量就会较大。此年的岁谷颜色呈白或丹,凭借间气而生长较好的谷物称为“间谷”。此年对白色甲壳类动物和众多的羽虫不利。
⑤司天燥金之气和在泉少阴火气大行,二者产生作用,在天上对应太白星(金星)和荧惑星(火星)。金之气施政急切,气候容易清寒,复气的火热之气主令之时,气候就会暴热,也就是说金之凉气和火之热气之间的胜负较量容易产生暴寒暴热。冬天的火热之气偏胜,本应该在地下伏藏的动物反而出现了,本应该结冰的河流却依旧流淌。这样的气候容易导致人们患咳嗽、咽干肿塞、突然大热或大寒、寒战、小便不利等疾病。
上半年之时,金之清凉之气先行,特点是劲肃。毛虫喜欢温热之气,在这样清寒的气候下是难以生长的。下半年逢火热之气大行,寒凉之气来复,就会对五行属金的介虫造成巨大伤害。原因是介虫喜清凉之气,而火热之气会克金之清凉之气。清气和热气的斗争表现为气候变化急骤。
⑥阳明燥金之气司天,凉气偏胜,则火热之气为复气。清气和热气交织,持续于上半年和下半年交换的三气和四气之间,也就是说此段时间内寒热难定,变化较多。
4. 初之气
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初之气的客气是太阴湿土,是前一年的客气终之气(在泉之气)迁转移位而来。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寒湿之气为阴,气候偏寒,河水容易结冰,寒雨降下。因寒湿气在外,人体阳气郁于内,故人们容易患里热、胀满、鼻出血等疾病。热从小便出,故为黄赤之色,若内热甚,则小便疼痛沥。寒湿之气侵袭人体肌肤腠理,阻遏阳气的升发,故人们容易面目浮肿、感觉困倦、打喷嚏哈久、呕吐。
5. 二之气
阳明司天之年的二之气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二者五行皆为火,为阳,故此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温热之气大行。温热之气将初之气的寒湿之气驱散,故阳气升发,人们就不会像初之气所主时间里那么困倦了,反而感觉比较舒适。万物生长繁荣起来了。因温热之气大行,一些传染病的病源比较活跃,故可能有疠病产生,比如流感。因火热之气之性急骤,故人们发病可能非常迅速,如做不到及时救治,容易出现暴毙的情况。
6.三之气
阳明司天之年的三之气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之气。司天之气当令、布政,故凉气大行。主气和客气的五行属相相冲,寒热交织。司天之气的下一气主客气为太阴湿土和太阳寒水,在这段交替时间内,燥热到了极致,之后就会被寒湿之气破除,寒雨降下,大地泽流。寒热不调,寒湿交织,人们容易患寒热往来的疟疾。
7. 四之气
阳明司天之年的四之气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是太阳寒水,二者皆为阴,寒湿交加,寒雨降下。加上少阴君火之热气开始主事,加长了夏暑热耗之气控制的时间,在这样的气候下,寒湿之气束缚了人体的阳气,热气郁内。人们不能适应这样的寒热剧烈变化,容易突然晕倒、寒战、谵语发狂、气短、咽干、口渴,甚至出现心痛、疮疡、肿痛、寒热疟疾、骨痿无力、大便带血的症状。
8. 五之气
阳明司天之年的五之气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厥阴风木,加上在泉的少阴君火之气流行,风火相求,故风木之温气布行,本来应该凉下来的气候却像春天一样。草木照样生长繁荣,人们会感觉到不如前一段时间那样寒湿,而是比较舒畅。
9. 终之气
阳明司天之年的终之气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阳气敷布。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冬季会比较暖和,本应该伏藏的动物反而还在活动,本应该结冰的河流反而流水潺潺。暖冬适合人们活动,保持健康。应寒而暖的气候下人们容易患温热疾病。
10. 整体
①总的来说,阳明司天之年的谷物调养宗旨是食用得此年岁气而成的谷物类,因司天和在泉之气而病的,可以食用得间气而成的间谷类。
②阳明司天之年的疾病大都是以咸味、苦味、辛味之物来发汗、清热、散寒。因此,人们需要根据这样的运气特点来调节起居,调养情志,不要让身体受邪。用药的时候要根据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要泄掉偏胜之气,滋助被偏胜之气压制太过之气,以此达到人体之气的调和。
③要根据症候的寒热偏倚、轻重来调配药方。如果气候为温为热,病症同为热则应清其热,即多以得司天阳明燥金之凉气而生的药物治疗。如果气候和病症同为寒凉,则应汗之、温之以祛其寒,即多以得在泉少阴君火之热气而生的药物治疗。
④■“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这句话的实质即凉则温之,热则寒之。因阳明司天之年的岁运(中运)皆为不足,有的年份岁运与司天之燥金凉气相合,则以辛温药物来制化;有的年份岁运与在泉之热气同步,则以寒凉药物来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