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H是在一次培训中,经过四个偶然被安排住在了一间房间,又经过一个偶然她向我讲述了她的情感故事。
大约八九年前,她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工作,通过网络认识了同在深圳工作的他。
他对她表示了好感,她表示无感。
可是,同在异乡为异客的心里亲近感还是让她和他保持着联系,多个朋友也不错啊,毕竟深圳那么大。
可是不久,他就被公司派驻去了国外工作,而这一去,就是七八年,每年回来一次,见一次面,其余,都是电话、网络的维系。她也考回了家乡工作,在长期的联系和他的坚持中接受了他。
两个人在为数不多的相聚里,走过了一些祖国的大好河山,她说,他太抠了,而且不懂她的心思。所以中间闹过一次长达两年的分手。
直到一次他过年回家,又跑到她的城市,二人才又复合。
复合之后,她发现他改变了很多、体贴了很多、大方了很多。
可是就在她刚去他工作的城市找过他,她回家后决定在他的城市找工作,然后辞职去他在的城市的时候,他忽然以身患疾病为由要求分手。
她觉得自己的世界瞬间崩塌,但还是努力保持镇定。并且,在知道他生病后,她才发现她对他的爱比想象中深很多。她开始通过所有一切她能想到的方式寻找他,但是在寻找的过程发现男生和他说的一些话并不真实,她开始觉得他不是因为生病才离开她,但这终究只是怀疑,她又去了他的城市找他,都没有得到她期待的结果。
冷静下来的她,开始回忆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的细节,开始寻找自己的不足。她开始为自己曾经的不足道歉,但是并没有挽回什么,她再也不敢打扰他的生活,每天看看他的qq头像是否亮着,看着他的空间动态有没有更新。同时,她也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足,控制自己的脾气,学习与他沟通的方法。
她想努力再給自己一次机会,再给他们俩一次机会,这些对她来说都需要巨大的勇气。
而她身边的人开始劝她,说他的各种不是。
可是她依然痛苦,依然放不下。
她问我,“你觉得他说生病了是不是骗我的?”
我说,“好好的忽然有那么大的转变,应该有几分真实性吧。”
我以为,弄清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几乎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只是,这个问题,探究其真实性并不容易。
她说,她还想再坚持努力一阵子,毕竟那么多年了,毕竟能遇到一个走进心里的人不容易。
她还说,她会给自己一个期限。
我说着一些我能想到的可能性与无关痛痒的话劝慰她,在她回家的时候相互拥抱。
她说,总想找个人说说,谢谢我听她说了那么久。
我说,没有,若不是酒店的折腾,我们也不会相识,这都是缘分。
其实,我是很荣幸当这个听众的。而且,我在内心认同她现在的种种努力和争取行为。自己的幸福,总要自己去努力才好,这就是主角光环。
我记得,托尔斯泰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可是,在经历了经历之后,在各种用心的倾听和提问之后,我觉得其实不幸也是有几分相似的。
以感情来说,很多的不幸都来自两个人的不同步。这种不同步的形式有很多种,就让我简单粗暴的以甲男和乙女这对男女朋友为例来说:
1、工作上的不同步:甲男毕业后去了大城市工作,乙女回家工作,二人都不愿意妥协,分手;甲男和乙女毕业后同去一个城市工作,乙女薪水较高或者升职较快,甲男自尊心受不了,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分手……
2、家庭观念的不同步:甲男或乙女是个孝子,更看重父母的看法,可是父母对对方各种不满,分手;甲男或乙女认为可以见父母结婚了,而对方认为还年轻,不想这么早结婚,分手……
3、对婚姻生活认识的不同步:甲男或乙女认为两个人有感情就可以结婚,其他的可以一起奋斗,不具备也不着急,而对方提出需要一系列的面包保障,分手;甲男或乙女想婚后尽快要小孩,而对方则对孩子无感或者想再等几年,分手……
……
这种不同步是让争执得以发生、痛苦得以延伸的根源。
如果其中一个人愿意等等另一个人,也许会有不同结局,可是更多时候,人们认为自己是等不起的,或者不希望对方等待,因为怕最后仍然不免分开的命运。这是慈悲还是自卑,仁者见仁。
古今中外,但凡被歌颂的、被铭记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因外力的阻挠导致悲剧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家族的仇恨,刘兰芝和焦仲卿是婆婆对媳妇的不满,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因为家世的悬殊,董永和七仙女是因为种族的差异……
这种悲剧之所以被铭记,除了这种外力的阻挠,更重要的是对感情的自我坚持。因为外力的阻碍一直都在,小到各种诱惑,大到家族仇恨。外力导致的不欢而散已经太多太多,多到让人呼唤“真爱”。
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就是真爱,但是假设罗密欧听从了家人的劝说,与朱丽叶分手;焦仲卿听从母亲的建议,与刘兰芝离婚;祝英台服从家里的安排,与马文才结婚;七仙女接受天庭的规矩,断了和董永的联系……那么,这些爱情故事是不是就不会再为人所知了。
所有的感情,尤其是这些被奉为经典的悲剧,最大的难点在于主人公的坚持。不然何以琛和赵默笙大概也不会感动那么多人了。
“不是你做了正确的选择,而是你通过努力让你的选择变得正确。”——至理名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面对很多传统看法的压力。这让我对周遭人的情感际遇走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然后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选择那个人,不是因为他足够好,而是因为我们没有信心遇到更好的人。
如果在扪心自问之后,能得到“我有信心能找到更好的对象,我也只知道当前的Ta并不完美,但是,我只想执Ta之手,相伴到老”的答案,这个人已经得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财富。
但是时间从来是一条单行道,我们没有办法像做实验那样找寻参照系来验证不同情况的不同结果,然后选择一个最优解;纵然有平行时空,我们无法穿越过去也依然无法知道。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能努力就不要轻易放手;放手了就做到无情无义、不再联系;放不下的也不要打扰别人的正常生活,或者至少不要太久,如果你不希望过往的美好变得太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