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北五味子、五梅子、山花椒、玄及、会及、辽五味子。
药科——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药类——敛肺涩肠。
药性——温。
药味——酸、甘。
入经——心、肺、肾。
功效——宁心,补肾,益气,生津,收敛,固涩。
主治——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久嗽虚喘,久泻不止,遗尿尿频,
梦遗滑精。
现治——神经衰弱,潜在型克山病,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肠道感染。
参治——虚劳羸瘦,肢体倦怠痿软,骨肉烦痛,气短懒言,动辄微喘,热伤元气,奔豚冷气,瞳散,眼黑,烂弦风眼,痃癖,腰背痰痛,背脊穿痛,肺经感寒,心腹气胀,反胃,霍乱转筋,久痢,白浊,阳痿不起,水肿,疮疡溃烂,皮肉欲脱。
药理——收耗散之气,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解酒毒,强阴,壮水,益精,镇阳,收汗,涩精,除热,止渴,治风,下气,止咳,祛痰,消食,止泻,敛肺,护肝,明目,养五脏,壮筋骨,暖水脏,补元气不足,促进免疫,抗菌,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溃疡,降血糖,抗肾病变,兴奋呼吸,增强适应能力,诱导肝脏药物代谢酶。
用法——水煎,研末,熬膏,丸剂,散剂,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用量——水煎(常量2~6克),研末(常量1~3克),外用(适量)。
禁忌——恶萎蕤。外有表邪者忌服,内有实热者忌服,痧疹初发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