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四大功能,象,数,理,占卜,
第一个功能是象。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看象,是有道理的,天文、地理都是象,天文是天的象,地理是地的象,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同样人有人相,这个相是假不了的。因为人的相是由心来决定的,心决定相的转换,叫做相随心转
第二个功能是数。《易经》的数,不是数学。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如果说一切有定数,大多数人听了会很反感,会说这是宿命论,其实错了。定数是讲结果,而不是过程。过程怎么会定呢?任何过程都是变化的,任何变化的过程都会有个结果,就叫定数。
第三个功能是理。《易经》的理呢,用我们今天的话,就叫推理,一个人按照道理去推,他就可以未卜先知,不需要占卜就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因为那个“理”是固定的,所以照着理去做事的结果也应该是固定的,这没什么神奇,而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形势到这里,结果就一定是这样的,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难
第四个功能就是占卜。《易经》里面有很多吉、凶,那就是占卜的用语,你可能占出来是“吉”,也可能占出 来是“凶”。只不过我们都看错了……易经不是一部命定论,
我们把历史翻开来看,在夏商周的时代,民智未开,《易经》被用来占卜,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当时的占卜是有条件的。只能占国家的大事。占卜国家要不要战争,今年会不会风调雨顺,会不会国泰民安,但当到了秦朝,秦始皇几乎把所有书都烧掉的,唯独《易经》这本书没有被烧掉。正是因为《易经》逃过了秦火这一大劫,所以更多人就认为《易经》真神,能算到自己可以躲这秦火这一劫。这是后人演绎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汉代以后,《易经》就分成两派。一派是讲易理,就是把《易经》哲学化,把《易经》看成是一种哲学,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自然哲学,因为它取法的对象就是自然,是从自然里面归纳出的道理。另一讲相术,就是专门来算卦或者占卜的,那占卜算卦到底灵不灵?
孔子很晚才读到《易经》,他读到《易经》好像得到宝贝一样,那他是全心全意地把《易经》整理出来,这是他在中华文化里面非常大的贡献。孔子使《易经》变成一本非常严肃的哲学,而不是象术,但是他排不排斥,他不排斥。我们想一下,以孔子,他会讲不占就表示他会占,而且常常占,因为一个人你不会占,你又没有占过,你怎么去否定占卜呢?你就没有资格去讲,不可以占。孔了在占卜当中他体会到这个东西是有道理的,但是你不能完全相信它,我们今天用数学的概念来看很容易,叫或然率,它可能有三十的几率嘛,它可能有七十的几率嘛。你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你大概有一个答案了,你才可以去卜,卜出来之后,它会引导你的思路去想这个问题。多一个卦,让你多一个方向去思考,所以你多看几个卦以后,你就比较会面面周到去考虑问题,这是占卜的目的。连荀子都讲这么一句话,善易者不卜。真正懂得《易经》的人他会卜但是他不卜的。一个人用你的理智去指导你的感情,不要让你的情绪来左右你的理性,那就很好了嘛。只要大多数的行为都是用你的理性来指导你的感情,犯错几率就很小。占卜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引发你的第六感,然后去选择那个卦,代表你目前的处境,所以你把第六感引发出来,你就有主见,有主见你反而不必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