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带小儿子去保险公司听课,他玩了一会儿就开始闹着要走,我正在和别人谈事,他一个劲儿的拉着我的手要出去。我把手甩开,告诉他我在忙,要等一等。可他就是缠人,说饿了。我说一会儿就去买点吃的,可他还是闹,我的情绪就来了,低头看着他,儿子示意我桌子下有饼。噢!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没看到他的需求。
我对孩子说:“饼不是妈妈的,也不是你的,不能随便拿。”我对朋友说:“那饼是谁的?愉悦饿了,能吃一个吗?”“当然没问题,就是昨天的有点硬了。”愉悦竟然把一个很干硬的饼吃了个干净,我突然有点自责,怎么没想到孩子会饿。当时我教了孩子物品的所有权是阿姨的,却忘记给朋友点钱,再教孩子不可以不劳而获,小也不是能随便惦记别人东西的。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节选自《非暴力沟通》
离开保险公司,我带愉悦去露天的水上乐园玩,小朋友兴奋的不行。我们在各个水池里穿行,一会儿我就很累了,商量愉悦是不是能歇一会儿,愉悦说:“妈妈,我还没玩够呢!”
我给他买了一个水枪,一个大孩子就来借,愉悦不情愿也借给了他,可能是觉得比他大的人提出要求就得满足吧。这大孩子拿着枪又转借给了别人,我觉得有必要教孩子物品的所有权的问题了。
“愉悦,水枪是谁的?”“我的”“你想借给哥哥吗?”他没说话,“枪是你的,你不想借可以说不的”他看着枪转了手,有点不舒服。对着刚把枪拿到手的大男孩小声说:“哥哥,枪是我的。”我说:“哥哥听不见,你要看着他的眼睛说。”愉悦走到男孩身边大声说:“哥哥,枪是我的”,于是,枪回到了手里。
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怕愉悦睡觉,和他又重复了一遍物品所有权的问题,孩子对物品有了界限,才能有安全感。孩子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学会说“不”。
我们小的时候,家长对我们的教导是不可以拒绝别人,那样是不礼貌的。以至于有人来借钱,不好意思就借出去,成了烂账拿不回来。同事来要求帮忙,好心加班帮做了,没想到同事给的数据有误,做成了工作事故,谁来负责?
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界限,拒绝别人也要有技巧,这一定是价值观决定的。从小教会孩子自我评价,自我保护,做有原则的人,他以后生活中的烂事能少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