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了,在高考倒计时二百天之际,难免压力重重,难免力不能支,自然会有学生或潸然泪下,咬断牙根肚里咽,也有学生回到家中嚎啕大哭,抒发不够理想带来的遗憾、委屈或是愤怒。
我从来都是那个先支持你强大的人,当你内心的强大不足以支撑你的委屈与疲惫时,想哭就哭吧,女孩哭吧哭吧,不是罪,擦干眼泪咱继续往前追,没空侍弄自己的情绪,没空矫情自己的委屈,哭就对了。
哭完怎么办?那我要说,风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只要我们还有梦……
逐梦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舒适之旅。
学习,如果仅仅是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与成就感,而不需要成为决定未来命运的敲门砖,这一过程便不会痛苦。
可惜,现实从来不是如此。那就认清现实:高考它很重要,我要拿下它。
然后就把期中考试当做照妖镜,但它绝对不是定型器,分清楚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在前半学期的学习中,是否足够努力?!
第一种类型,摇摇晃晃,似是而非,仿佛打着醉拳,转转悠悠来学习。这种态度,极不可取。需要修正
如果不能像一颗钉子一样定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不到身定,心如何静。静才能生慧,如果心中一团乱麻,手又忙脚又乱,是打不出好套路,走不出好道路的。
解决路径:刻意练习。首先让自己定下来,能够听进去学进去,然后做好收纳,手边的卷子、资料如果是整整齐齐的,那就说明我们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各科,前方才能有分数。
切忌假努力。
第二种类型:平时很努力,但容易心慌气短,难免失误连连。归根结底还是知识漏洞没有填充完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强实力才能消情绪,一切情绪问题都是现实的反馈。
解决路径:通过一次期中考试,发现各科知识漏洞,去跟老师沟通,自己再梳理解决。复盘考试状态,找到心慌根由,然后通过刻意练习,在小考中练高考状态,在大考中才能游刃有余。
找对状态,一切都对了。但如果把一切问题归结到状态上,那也是没有抓住“牛鼻子”。
第三种类型:仿佛也算有实力,似乎一直在努力,考试总是丢小分,登顶之路总是在小水坑里栽跟头。说起来,我有实力,干起事来,总是棋差一着。说到底还是不够精益求精,逻辑的严丝合缝,努力的步步扎实,审题时的字字严谨,在理想追求上是“我要,我能,我一定成”,而非你推我动,你批评我进步,你不骂我就得过且过,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一定是自己的热爱,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最后二百天,哭过以后,是奋起直追,反思过之后,是厚积薄发,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