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听了两节《写作是门手艺》的视频课,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讲的先有再好的理念。
他说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作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作品都是无数次修改的。不管是小说家还是诗人,手稿都不咋地,天才除外。另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都不是天才。
他分享了自己在香港上大学的时候的一个故事。
他自己的一篇章,熬了几个夜晚,废寝忘食的改了6遍,兴高采烈的去交给导师时,导师却冰冷的说:拿回去再改吧,改至少10遍以上再拿过来。
听到这个故事,我非常的触动。它打破了我对于很多文章和作者的美化和期望,总以为他们是灵感来了一次写成,原来也都是一点点改过来的。
这让我有了继续写和改的信心,改一改就可能会好点,继续改再好一点,形成一个正循环,假以时日,也会改出好文章。
看来,修改才是文章最关键的最后一公里。但这一公里,要不断的琢磨遣词造句段落结构,走完了就意味着自己又提高了一大步,所以,对于一个想要写作的人来说,接受修改,爱上修改,享受修改。
结合我自己现在的阶段,有已经开始了,并且已经有很多了。
接下来要关注修改,我没有改的习惯和经历,只是之前在从简书复制到公众号要发的时候划分过段落,做了一些简单的结构调整,提炼的小标题,排版修改。
这次参加卡写营之后,开始有了修改的意识,也付诸了行动,而且拿到了修改的正反馈。非常棒,修改后的卡的质量就是比第一版的好,肉眼可见证据确凿。
所以,修改在接下来的写卡练习中,会成为一个必备动作。
那么什么时候改自己的文章呢?或许,可以等参加完写卡营,积累到30张卡参加卡文营的时候再去修改文章。
坦白说,我内心总是有一个声音:自己写的不好,没有勇气去第二次读和改。
事实是:自己觉得不好不一定是真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自我评价,这是一基本事实,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真正勇敢的写作者能够鼓起勇气去把它改成一篇好文,而我把自己藏起来,以为困难就过去了,但不会,困难只有被克服才会消失
刚刚修改了以上这段话,其实体感也没有那么不堪,相反,收获的是成就和满足。看到自己把一段啰嗦的文字变得更简洁,富有美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修改就是给文章做装修,从毛胚房变成精装修房,过程本就让自己有成就。而且非常确定的是改完之后的文章一定比初版的要好,你能看到变化,所以,不管从过程还是从结果来说,确定的是收获的都是积极的反馈,那么何乐不为呢?
感谢这篇文章,也感谢下午的学习,最感谢的还是自己。通过修改卡片开始意识到修改文章,验证了这个动作的积极意义,每一次改变都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胆去修改,因为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