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接近三个多月的时间,有收获也有反思,发现自己最大这个问题是行动力不足。
1.哪里是没有读书的时间,只是因为不想去读
原本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实际做到的只能读半个小时,有时候仅仅把读公众号的文章完当成了读书。
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阅读量要远远大于自己写的字数,10万字的输入才能换来1万字的输出,如果不重视阅读,写出来的东西就变成自high式的文章,这些写作者最忌讳的。
今天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主要时间主要花在了听书上,可是听书代替不了读书。今后的任务可以重新安排一下,比如一个月读几本书,听几本书,量化之后才能好行动。
2.分析优秀的文章
从10月份到现在,我基本上一个星期分析一篇好的文章,用一张A4纸和一支笔,从标题开始,把文章的结构,每一个小段的承接转换,再到字词句的使用,等研究了一遍之后,发现自己写内容时,也会刻意注意这些问题。特别是在这几次我写的文章框架,都是按照之前研究的其中一篇文章来的,先来一小段话引入,再来123小点,最后来一个总结。
我也在想,到底要不要尝试别的文章结构,因为你不可能保证永远只用一个套路。可是在我仔细思考了之后,决定先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用这个框架,等我把它研究透,再去尝试其他的类型。
而且通过分析别人的文章,找到你喜欢的一个作者,比如说鱼老师,研究他公众号写文的套路,再进行仿写,形成刻意练习。富兰克林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的仿写同一个作者的文章,无数次的反思总结和练习才有了他在文字上的张弛有力。
3.每一篇文章一定是修改的
虽然我对自己写的内容还是有很多的不满意,偶尔还会存在几个错别字,但是我已经养成了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文章有时候非常痛苦,甚至比你写一篇文章的时间更长。今天我花了一个半个小时,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花了整整两个半小时修改它,因为有很多东西在修改时,直接是推翻重来。这让我想到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创始人一边没办法只能淘汰旧事物,一边流着泪将新事物推出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改文章时一边在否定自己,一边又要肯定自己舒心的符合要求的内容,要给自己多大的心理建设?
换一个角度,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都需要成千上万次的修改,也就有了后面的惊世之作。修改文章是让自己进步,而进步太容易,最后得到了成就感也不会太高。
4.总结
重新改变读书计划,使之更具体,比如说一天读50页书,一个阅读十本书。
不能单纯地分析文章,还要结合自身,看别人文章里的优点用到自己的文章里,不要求多,把一个小点重复用三次。
让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点,人生是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难以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