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奇”这个字来形容福建振城楼可是毫不为过。
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了威名远洋海外的福建土楼代表—土楼王子“振城楼”。一来到振城楼前,我就被他官帽似的外表给惊呆了。大官帽旁还有两个小官帽,这小官帽又是什么呢?我心里正在嘀咕,这时,导游开始讲解了。这小官帽师副楼。第一座副楼是学堂,另一座是用来搞经营的。我心里暗暗佩服设计者的高明。在百年前就有了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经济的观念。
跨进振城楼内,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大厅。这是一座多功能厅。既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又是表演节目的舞台。可是竟然是舞台,应该有观众席吧,它在哪儿呢?纳闷了我急切地问导游,正准备卖关子的手往高处一指,说:“这便是观众席。”原来观众席在二楼。我想,过去没有阶梯式的大堂。观众席设在二楼,高于地面,是便于观众观看演出吧。大厅那雪白的墙上还有许多名人题词,为这座大楼平添了几分书卷气。大厅由几十根十分粗大的柱子支撑着。我想,在这荒郊野岭之处,古人是怎么找到这么大的树木的?又是如何运进来的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作为学生,学堂是我必须看的地方。我迫不及待地小跑到学堂,发现学堂里的光线很充足,十分适合学习,想象一下,这里的孩子不用出门就能上学,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从这里我又体会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振城楼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精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参观完整座土楼整整花了5小时。这次的振城楼之旅让我大开眼界、感慨良多,我感觉中国的古人实在是太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