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与夏侯玄、王弼三人称正始名士,是大将何进之孙。正如绝大多数世家大族的发展一样,先武后文,何晏这代便开始搞文学了。曹操将其母尹氏纳入后宫,何晏也随之入宫生活。因其自小明慧若神,深受曹操喜爱,本想纳其为子的。不料何晏年仅七岁却十分珍视家族血统,不愿为别人所左右,在宫内的地上画方,还说是“何氏之庐”,直接却委婉地拒绝了曹操。曹丕在宫中看的是又妒又恨,于是何晏也自此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何晏年长后,不论外在内在都十分有个性。他生得美,皮肤白得惹人羡慕,搞得连明帝曹叡都有了好奇心,亲自想办法试其有没有抹粉,结果他却面“皎洁”。没办法,其母便是天香国色,家族基因好啊。
他是魏晋时期清谈的祖师,总爱聚集一帮子人论学讲道,又能算是半个皇亲国戚,固然在当时影响力很大,每每开讲,座无虚席,还是有点真本事的。但跟据《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的6/7/10中记载,何晏的学问是大不如王弼的。何晏请一席人清谈,王弼路过,被请进来,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自己和自己辩,说得在坐皆连连称奇。何晏王弼各自给《老子》写注,何晏见其注精奇,默默回家,自叹不如。当时王弼比他年轻太多了,但无论辩才还是文笔,都让时人“神伏”,这让何晏在文坛方面的地位开始撼动。但有才的大多是殚精竭虑,劳心费神,寿命不长,王弼年方二十四,卒。何晏在正始名士中仍居榜首,统领文坛。
同时,他是嗑药的祖师。五石散便是从他这儿兴盛的。说实话,嗑药和吸毒几乎没什么两样,绝对是弊大于利的。它可能给人落下残疾,更严重的甚至直接死掉。但就是因为何晏,这一陋习很可悲地变成了魏晋风流的特色之一,且在魏晋之后仍延续了许久。何晏曾说“服五石散,唯非治病,亦绝神明开朗。” 嗑药能“成仙”,所以蔑视凡人,傲视一切,仙到最后,便升天了啊。。。
何晏还有两个特点都不怎么讨人喜欢,一是好色,二是自恋。因前者,惹得她的原配金山公主好不生气,且他在明帝时期,政治上仍无所成。后者嘛,当时何晏还组织了一帮嗑药的一起互捧,或许是因为他美得过头了吧。
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何晏,总觉得他的风流中带了点“歪”的意味。而且整体来看,他除了聪慧貌美及文学方面有所小成以外,建树不多。但放在当时的环境中 ,他却是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影响力超过成就,真的很难得。人因环境而异,各有长短,各有千秋。在汉末至魏,仍是乱世。百姓天天四处奔波,没饭吃;各种自然灾害泛滥,政府却无力挽回;男人去喝酒抢天下了,在战乱中度日;妇孺老人则穷困潦倒。
于是文人们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力实现,行事“洒脱”至极,甚至让常人无法理解,却皆是名流千古。他们的独特正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不屈服、不懦弱。做到了当时世人都想达到的状态,外表看似张扬,内心却默默坚定地,反抗着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