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了顺着大脑和人性需求,琐事不知不觉就排到了要事前面。那要事可怎么办?难道要无解了吗?
很多的时间管理会说,要事第一就是先做要事,尽量压缩琐事的时间。现在想来这是在与人性斗,与心理需求斗啊。我经常在和团队伙伴分享说,我们做培训、做管理都得懂人性、顺应人性,时间管理其实也一样。既然喜欢琐事优先,那么咱就用这个来应对要事第一。
琐事和我们定义的要事之间的差距无非是:琐事步骤简单、执行容易、没有过多挑战、即得成就感突出、处于舒适区内;要事执行起来困难、复杂,需要思考和执行的时间相对长、感觉充满着挑战和未知,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
要事和琐事之间的差距,不就是我们要针对要事改变的空间,如果把要事“伪装”成琐事的样子,大脑会不会比较容易爱上她。
1.化模糊为直接
我们都有经验,完成一件要事,如果结果要出彩,一般计划会行动花费的时间长。但是,我们在思考时很容易一下就陷入怎么做的陷阱。只有目标,立马进入拟定具体步骤是很难的,或者叫无从下手。不妨改变一下,既然有目标,那我们就把行动变为:确定目标——找资料素材——拟定计划。找素材简单直接,找到一定数量的素材,自然计划也更容易出来。
2.化复杂为简单
要事之所以给予当事人的即时满足感弱,源于结果发生需要的时间长。如果把最终结果转化分解为中间过程成果,是不是就会好很多。譬如,前面讲的任务“找资料素材”,又可以分解为先找10篇相关主题资料、再总结出每篇资料可参考的部分、再总结共性、再写出行动方向,每一步的完成,看起来都简单很多,也容易衡量,满足感自然就来了。
3.顺应大潮
大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什么时候会自动“断电”,这时也会偏好让自己待在舒适区。那就顺应她待着。让她充分的享受下休息或安逸的状态。但同时,我们要找到大脑兴致勃勃的时候。同事聊天或是活跃也是有规律的,刚上班、快吃午饭了、下午4点、快下班了,这些时间段,就安排些琐事,其他时间静心来做要事,注意力更集中,实在不行,找个安静点的环境完成,给自己设个闹钟,如果按时完成了,就奖励自己一块点心或是休息10分钟。当然还有两个黄金时间段:早上上班前半小时、下班后半小时。所以早一点来、晚一点点回也是有必要的,不仅可以错开早晚高峰,出行省时间,工作成果也会很不一样。
顺应大脑需求和人性需求的时间管理才是易执行的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