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明立场,我非常不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肤浅,翻翻作者的作品,基本上都偏重于鸡汤类的文章,不过按照网上说法书的销量的确还可以,说明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书市场还是很大的。
作者作为一个学心理学的出身,理论上应该在心理学上有较深的造诣才对,但是对比之前曾奇蜂老师的《你不知道的自己》,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大拿是什么样子,无病呻吟又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的好书在于直击本质一针见血,而不是浮于表面轻描淡写迎合大众。欣赏传道而非传术的作品。
所以反过来剖析自己,基本上我写的东西在有阅历有深度的人看来其实也是显的肤浅和幼稚的。在自身的能力没到一定的层次的时候再怎么扑腾都是徒劳的,还是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才是王道。
最近在一些方面体会比较多,觉得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个说的特别对,说白了在不顺的时候不要太失落,在太顺的时候不要太嘚瑟,毕竟好事和坏事都是接踵而至的,特别是在太顺的时候要克制不要太嘚瑟,否则容易失了本心变成大家都讨厌的那种人。
因为日常工作或多或少接触了一些推荐的基本原理,所以有时候会对这个事情稍微思考一下,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觉得爱奇艺小视频推荐做的特别不对我胃口,因为推荐策略太低级了。譬如我看了某电视剧的A小视频,它给我推荐的都是这个电视剧的相关视频,其实我看了一个根本不会再想看雷同的,所以我需要重复进行多次刷新操作才能避免推荐策略的干扰。
所以需要警惕谨慎沉迷和狂热,我是对于沉迷一个东西非常有警惕心的人,原因在于我努力着不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控制心智,最早喜欢刷今日头条的小视频,发现头条在不断满足自己的刷视频诉求,久而久之我会发现我看不到其他不一样的视频了,所有我看到的东西都是我想看到的,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类似于历史上所有帝王不知不觉被大臣们包围在他希望的世界里,最后嗝屁了。
我希望的状态是尽可能地接收多样性的信息,然后相信自己有能力消化,多样性远远大于某一方面被无限量的满足,那样的状态是偏于残废的,我不想做一个废人。
在生活中,如何处理与社会的妥协和对自身的坚持是一个很难的课题,想得通的人能够瞬间转弯,想不通的人还在苦苦的找寻解决之道,当然我还在找寻中,相信过一段时间我应该也能够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