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手 , 都 想 酿 出 好 作 品
对于读者 , 都 想 品 尝 好 文 章
最近在研读一本故事圣经级别的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本书确实不薄,而且内容排版比较密集,也没有色彩转换,很容易被当成枯燥无味的工具机械书。不过,慢慢读进去会否定之前所有不好的第一印象,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写作中的红灯区,每个章节挑选的案例也都是无可挑剔的好文章,读起来不干不腻,特别禁嚼。
和一般的文章不同,《华尔街日报》侧重于讲故事,陈述事实。但万变不离其宗,很多深浅的道理都要通过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让读者易于接受,譬如书中的一个观点:到现场体悟后而形成的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写文章也是一样,除去依靠天马行空想象的玄幻小说,如果没有切身体会过,描写的文字生命感不会太强,也不会在读者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有太多会讲故事的作家,大多都是笔耕不辍,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严歌苓是我最为喜欢的作家之一,她讲故事的手法特别深得我心,她文章中刻画的人物和景致用词特别调皮,总会令你觉得不可思议,读取间,大脑会圈出几个旁白:原来还可以这样形容。
就像她笔下形容人的想而不得:喉结上下动了动......生动表达出想吃却不愿接受施舍,比用“吞咽口水”形容要细腻的多。还有一处描写人的神情因听到震惊的消息变的“空白”,空白二字怎么也想不到会形容人的脸。这些都是一篇好文章传达的一个个火花点,读者在读取过程中会感到妙不可言,仿佛一种盗墓者走出六十四迷阵,获取出口般的快感。
一篇好文章,并不是比谁用的高级词汇多,也不是非要变出多种花样儿写,而是依据侧重点将文章的逻辑清晰表明,再用准确的措词向骨架里填血填肉,最好再向适当的段落抛去几个吸睛悬念,这样的文章读起来顺畅无阻,读者也好买账。
我们读文章,基本都有一些目的存在,要么弥补自身的知识匮乏,渴望从中拎出干货;或是兴趣所在,对文章描写的情物有所偏爱;有时只是作者的人格魅力,就会让我们像飞蛾一样,无所计较,扑向他们的每一部作品。
啪啪打脸的文章以励志鸡汤文居多,这类文章大多以生活场景下手,直击人们心中的痛点,读者看着每一处文字,都像一个鲜活的自己,然后对号入座,寻找踪影,最后抓住文章的一二三神总结为救命稻草,决心改变自己。
这样的文章有价值么?有!因为方法论很重要,何况将问题剖析的明明白白,还指明了大致方向。
文字的魅力不可估量,你会通过一种文字喜欢上一个作家,会通过一篇文章订阅一份杂志,读一本书就像探索一个未知世界,你会充满好奇和兴奋,直到你真的像被打脸一样!
我仍然宣扬万物有用论,就像走过的路,没有弯路捷径之分,那就是属于你该经历的,就像每个人,都有存在的必要价值,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亦或每类书籍,悬疑小说锻炼分析思维,叙事散文让你看到平凡文字的别样力量。
来源公众号:思维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