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可能这样认为: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对一个内心根本就无爱且不具备爱的能力的成人来说,怎么办?这是一个成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父母心理很成熟,他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反之,父母的心理年龄如还处在童年,他所做的一切很可能仅从他自身出发,他更爱他自己,在处理同孩子有关的事情时,他可能更多地从自身着想,而不是孩子的角度出发。同孩子怄气,对着干,他必须最后取胜。他不能作为一个成人宽容地对待孩子,容纳和理解孩子。
另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看自己的情绪,情绪好时是猛爱,情绪不好时是猛呵斥。这样,孩子把宝贵的生命都放在了察言观色上,先是惊吓和糊涂,后来是揣摩和应付。
所以,在感统训练中,爱和尊重的氛围这项因素非常非常的重要。没有爱和尊重,就不能开启孩子身体智能的统合机制。爱和尊重也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
前两天测评了一个外地来的孩子,进到测评室后,根本就听不进去指令,还把摆好的测评教具弄乱……经测评后得知,孩子触觉敏感、神经冲动、髓鞘化不良、能量不足以及溺爱代劳中又有要求过严的现象。孩子常常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和嘴巴,就在刚来中心的那一天因为妈妈不让他玩手机就给了妈妈一耳光,姥姥喋喋不休的“唠叨”,这孩子又给了姥姥一耳光。
第一次上课时孩子不愿进训练室,第二天在训练室里与我和另外几个小朋友一起追跑“打游击”,还在大滑梯上反复探索产生了专注,从大网上爬到了专利设备二层,下午上课时曾出现神经冲动的行为已经能很快抑制下来,并愿意和很多孩子一起玩“捕猎”的游戏,主动遵守着当“猎人”和当“大老虎”所要遵守的规则,第三天已经完全能专注在专利设备一层完成闯关……是什么能让孩子进步如此之迅速呢?这就是惠心千爱的核心―――感觉统合测评技术。其中很关键的一项因素就是在我们的训练室里老师给予了充分的爱和尊重。爱和尊重如果不学习是做不到的,我们惠心千爱的测评师深知这一点,所以不断地精进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其他方面的内容,不断地朝着“心平、气和、眼正、身定、觉大、知深、语柔、意长”这个目标而努力修正着自己,所以才能逐渐成为孩子们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没有来惠心千爱上课之前为什么孩子会那么地“不听话”?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你没有给予,当然就得不到回报,你可能会说:“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我给他吃、穿、养他、我心里爱他。”但是你每天在埋怨他、责备他、训斥他,70%的语言都是否定的语言。你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你甚至在大街上踢了他一脚,家里来人时,你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客人孩子的某些缺点,你不断地以一个成人的角度误解孩子等,这些都不是爱。
爱是什么呢?爱是爱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是我们要对孩子有礼貌,孩子就会对我们有礼貌,也会对别人有礼貌,别人就会尊重他,他就有自尊,对的事情耐心温柔地坚持……单单这几点,要想真正做到,也是不容易的。比如我们成人训斥孩子,或者给孩子脸色看,这是家常便饭,认为孩子没有自尊可言,那孩子果真也丧失了自尊。为什么我们成人会这样子呢?因为一个人不学习不成长,就什么都讲不通,十几年前的观念可能到今天还没有变,要想打破这种惯性思维模式就必须要多学习,多看一些经典的书籍,比如王臻惠老师的著作《有能力的爱 感觉统合概论》、《父母成长危机 感觉不统合》,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就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吃手; 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不吃饭?为什么胆小、粘人、爱哭等,有了正确的理解才会有温柔地包容。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行,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意念和语言,所以让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意念和语言,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尊重,有了爱和尊重,孩子就具备了基成成长的条件,有一天,爱和尊重就会在漫长的童年时代过去后,在一个人身上形成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