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南山刍荛之邀,评其作《消失的小树林》。
阅读感受:生活中总有一些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东西让我们难忘。作者记叙的是一片小树林。此文读来拔动了我记忆的琴弦,也是有关儿时的,也是有关故乡的。
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大抵是我们一生中最温柔宝藏,无忧无虑,父慈母爱,青梅竹马……
一些建议:
主题是小树林,由想吃柿饼写到新鲜柿子,到自家的柿子树,再到另外的两棵柿子树,再到其所在的小树林,进入的主题有些缓慢,会分散对中心的表达。
结尾用了三个自然段,在写到小树林之后,又有其它地方的描写,有些拖沓不利落。情绪没有达到提炼升华。
描写的需要细致一些。多一点观察,多一点细致的笔墨,会使读者的印象深刻。比如冬天雪后,玉树琼树本来极美,作者仅用“千奇百怪,美不胜收。”就显得不够美也不够细致。
描写时,如果词与词,句与句,甚至段与段放在一时,注意轻重的问题。如“枯草”与“光秃秃的枝丫”因为字数不同,前者显得轻,后者显得重,放在一起就显得不协调。段与段之间也是如此,如描写春天时的最后两段,一个是讲到采了槐花回家母亲做饭。一个是小树林的香气。前者用了六行。后者用了两行。前者重,后者轻,放在一起不协调,有话未说完尾劲不足的感觉。而且场景是从树林写到家,又转到树林,比较散,所以这最后一段关于香气的描写其实可以加到前面去。
注意顿号的用法,意思是比逗号更短的停顿,文中有几处用得不是很好,会使文章减色。
看到新鲜柿子时有一个形容词是软软的,看只能看颜色大小形状等,而软或硬是一个触觉上的表达,如果通过看来判断其软,需要加上一些形状的描写。否则就不恰当。
没有口福吃到故乡的柿子,是回去的时机不好,没有刚好在成熟的时候回去,而非“屈指可数”。所以此处可以再修改。
描写柿子的味道过于简单,且“恋恋不舍”一词多用于离开某地时的依依不舍之心。这里可以多些笔墨。
小树林是光顾最多的,俨然成了乐园,这句本身就很顺当,没有必要加转折词“而”。
“眼巴巴”把一个孩子渴望尝到美味的神态刻画的非常好,但是上文讲到“满足口腹之欲后”,既然食欲已经满足,再“眼巴巴”就有些冲突。可以修改,使之配搭更好。
夏天的描写里,捉迷藏和捉荧火虫是常态描写,看书时差点掉下来是个例。文字中应该交代清楚。
冬天的描写里,讲到春夏秋各有美味,冬天不能少,所以描写到了吃雪,但是竟然没有味道的描写,这是非常不足的。因为前面的美味是美的,最后的美味只能更加不同,否则就是败笔。雪当然没有什么味道,但是可以换个角度写得记忆深刻些。另外“抓一把,扔进自己的嘴里”这个描写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多半是这把雪打在脸上。需要修改。
结尾的时候“随着推土机的离去“这样的描写大概只适用于实际眼睛看到的景象,而前文是自己想象的画面,有些不协调。“永远消失在记忆中”的表达不准确,消失在眼前,存在于记忆中。
“几颗柿子树”应为“几棵柿子树”。
“所幸”应为“索兴”。
本来我以为这就是普通的一次给南山同学的作文点评。
看了夏菲尔德的《梦魇小树林》才知道背后原来还有这么复杂的故事。
感恩的是南山同学经过综合我们多方意见,经过几个小时以及想来也非常折磨人的修改,终于在推文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