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喜欢写文字之后,微信通讯录里占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是文字爱好者,这些人在平常只要稍微有空的间隙,就把看书跟写文字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在这些人中,有一些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作者,甚至出了书;有的虽然没有出书,但是平常时间里也有稳定的读者群体,受着一部分人的夸赞与美誉;有的则是刚刚起步的文字爱好者。
就在最近的时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的人盲目的拿自己的现状和水平跟他人相比较。比读者的受众度,比文章的阅读量,比文章打赏金额的多少,比留言的数量,比点赞的数量,诸如此类,很多很多,结果这样一对比下来,自己原本的信心完全就没有了,觉得别人厉害,自己就是个天生的傻子,感觉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实在太过遥远,于是逐渐就动摇了,甚至很快就放弃了对这个爱好的坚持与喜欢。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心里是觉得惋惜的。人活一世,为什么总是要跟别人相比较呢,且是盲目比较,那不是更加的没有意义。有的人,在你刚认识的时候,她(他)就已经出书了,你满怀着好奇跟膜拜的心态去向她(他)讨教怎么成功的,对方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往往会淡化其中过程的艰辛,这个时候,你便会觉得,哎呀,为什么别人在短时间里随随便便成功,自己坚持了好长时间却没有看到希望的曙光呢?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费的功夫,你看到别人随随便便成功,但是却忽视了别人云淡风轻的表面里其实也隐藏着许多的艰辛与付出,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有的人的文字功力在短时间里有了质量的飞跃,但是其实作者在之前已经有很长的一段蛰伏,沉淀,积累的过程,所以才会造成了你眼前看到的表面上的风光。
也有的人,看起来在写文字方面有更多的天赋与灵感,其实跟她(他)的职业有关,比如有的人,她(他)在全职写文字之前,从事的职业就是跟文字密切相关的。
有的人,在写某一个特定的题材会特擅长,行云流水,其实作者在之前已经接受过相关的许多培训和练习。
所以,当你这样细细地看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人生根本没有必要盲目跟他人比,也没有必要盲目去羡慕他人呢?
以其一味的把他人当成偶像,倒不如先学会自己欣赏自己,从根本上肯定自己可以做到。
以其盲目跟他人对比,意志被动摇,信心被打击,倒不如学会查漏补缺,看自己短板在哪里,发挥自己的长处,悄悄努力,努力活出自己喜欢的状态。
多读书,多沉淀,多总结,对喧闹的周围多点理性,保持多一点距离,对这个充满变幻的社会多点柔情与关注度,保持一颗慈悲心,这是我自己的个人想法,不算规劝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