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我在兄弟群里聊天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聊到了收入这个话题。然后一个兄弟就突然很认真的说了这么两句话:
这辈子年薪没有过百万的,我感觉是极大的遗憾。
至少来个一两年也足以,至少拥有过。
虽然后面的聊天大家又开始吹起来,但我去在这两句话上开始思考几个问题:
这有没有可能实现?
关于年薪百万这事儿,先说说我的看法吧。这句话听上去有点凡尔赛。但其实需要简单说一下背景。我们那个群里一共7个小伙伴,年龄在27到34之间,从事的职业有程序员、电商运营、会销、CEO、教育培训、景观设计、自营店铺。年收入基本都在30--50之间。所以基于这个前提,若干年后实现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首先我们还年轻后面还有20、30年才能退休(如果我们这一代延迟退休,那时间还会更长一些)。可以说正值壮年,职业生涯的可扩展性,可以深入性都很强。这一部分涨薪是未来可期的。虽然行业也总是会有一些天花板。但是当我们顶到天花板时,同样会去思考后面可以怎么走。人类不就是靠着不安于现状的进化走到了现在么。另一个就是随着国家的经济水平增长,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就业,也会拉高行业的天花板。但这部分的增加第一是被动的,第二是它有可能出现收入增加购买力下降的问题(往往会伴随着通货膨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意义就不大了。
单从百万的数值来看,未来还是很大可能实现的,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这里说的年薪百万,更像是我们5、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时,说的有一天能够月入过万一样,只是一个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或者一个目标,旨在能够让自己有更大的动力动起来,做点儿事情。
相比百万的这个数字,我的思考更多的停留在了后面两个字——遗憾
我们在为什么感到遗憾,年薪百万吗?
先讲个故事吧,我大学的时候,爸妈离婚了。后来他们又各自找了一个伴儿成了家。和妈妈在一起的叔叔是一个修表匠。今年年初妈妈帮着叔叔在上海找了一个修表的工作,入职的时候,未谈薪资。妈妈说先让叔叔过去做2、3个月,等到他们了解了叔叔的手艺之后再谈一次薪资,希望能够给谈到1.8万到2万的样子。我表现的有些不解。我妈继续补充到:“你叔叔,他从9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修表这门手艺,11岁就自己上街摆摊子,在这个行业里四、五十年了,但从手艺人技艺的角度来讲,他走过的这么多公司,几乎还么有能赶得上他的,但这么多年,因为他的性格,也从来没有对薪资有过什么要求。现在他也干不了两年就要退休了,我就觉得他这么好的一身手艺但却一辈子都没有拿过能够匹配他技能的高薪,这对他是一种遗憾,所以就算只能最后拿一两年我觉得已算是一种欣慰”。
叔叔在一个手艺行业深耕四五十年,但却没有拿过高薪,确实会心有不甘,没能得到伯乐的赏识,也就间接没能发挥出他这一身手艺的价值,薪资是价值的一种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遗憾。
从这个故事的角度出发,我想我们不是在为了年薪百万这个数字而遗憾,而是这个数字背后,我们所度过的人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这是一个越来越不太可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时代。百万年薪背后,一定是我们自身的价值,如果我们没有能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充实自身的价值并表现出来。而是虚度了光阴,且浪费了这样一个时代,荒废了这一生,我想这是我们真正遗憾的。
无感的遗憾
如上面所聊的,这是一个百万年薪可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怀才不遇的时代。百万年薪是我们价值的体现。但它也只说明我们比较努力,没有浪费这个时代个我们创造的环境和机会,没有浪费短短数十年的光阴,但还有下面这种情况是我们会忽略的。
我在最近看的《学习究竟是什么》一书中看到了这么一段文字:
《热爱的悖论》则进一步用一个古希腊次——“eudaimonia”,来说明创作者应该追求什么。eudaimonia,特指有一种特殊的幸福:是通过从事某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把自己的全部潜能都发挥出来。这可以说是终极的自我实现
也许你身上真的有某种创作天赋。带着这个天赋默默死去,那是很遗憾的事情;能把这个天赋充分发挥出来,那就是幸福
在此之前,年薪百万,我想过;不虚度光阴我想过;但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我却从来没想过。
因为大概初中毕业以后,我就错误的觉得我跟天赋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就个人而言没能发挥自己的天赋确实会是一种遗憾,但很有可能我们因为不自知,而变成了一种对我们无感的遗憾。
现在当我认识到了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上限报以更大的期待。不要总是被动的去尝试新的事物,多多主动去做一些试着或者改变。如果真的一不小心找到了自己的天赋,那人生应该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吧!
如果你也从没往这个方向想过,不妨也想一想,有一天世界上的某个领域多了一个你留下的分支,或者风格,或者作品。那可能是无憾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