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有句话曾是这样说的:“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的老衬亨,不是海洋公园,也不是大富豪夜总会,而是香港小姐。”
的确,香港小姐的名字,有着几代人的回忆。如果摘掉那些港姐的名字,香港影坛的星空会暗淡许多。
[1]
1946年,“香港杜月笙”—丽池空军俱乐部的夜总会老板李裁法,组织举办了首届香港小姐的比赛。
虽然当时有117人报名,但最终到场的只有11人。
出生于贫困家庭的李兰,原本是一个酒店女招待员。但在这次比赛中,她穿上泳衣和白鞋,在跳板上来回走了3次,然后摆了一个漂亮的姿势,轻松拿到第一名。
之后,李兰进入演艺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第二届香港小姐选举中,已经结婚生子的吴丹凤从6名参赛者中获胜。摘得香港小姐的桂冠后,她与中英影片公司签约。
但由于当时吴丹凤的丈夫并不支持她做香港小姐,甚至以极其暴力的方式阻止她去交际,无奈之下,吴丹凤带着两个孩子与丈夫离婚。
后来,她在出演了几部电影之后,嫁给了香港钟表大王,从此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
无论是李兰,还是吴丹凤,她们都是一些社会地位不高的底层女性。那个时候,很多女孩子都希望复制李兰或吴丹凤的路,一夜飞上枝头变凤凰。
[2]
从1973年开始,无线成为香港小姐固定的主办方。
那个时代对于香港小姐的定义是:美貌和智慧并存。所以,端庄贤淑的气质,比美艳动人的容貌更重要。
空姐出身的赵雅芝在那一届的选举中是大热选手,很多人都看好她。但可惜的是,赵雅芝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结巴,从而输给了仪态大方的孙永恩,只能拿到了殿军。
很多民众对香港小姐的定义是嫁入好人家的跳板。所以,在坊间曾有这样的传言:冠军选老婆,亚军选女友,季军小妹妹。
的确如此,有一些港姐冠军嫁给了当时的富豪,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比如1974年的冠军张玛莉,嫁给了李小龙的哥哥李忠琛, 1977年的冠军朱玲玲,接受了富豪霍震霆的求婚。
但说实话,并不是所有的港姐都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这其中的曲折艰辛,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味。
[3]
随着社会的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香港小姐,更加独立,也更有拼劲。
她们已经不再把“香港小姐”的光环当作嫁入豪门的跳板,而是要自己成为明星,成为豪门。
1979年的比赛中,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钟楚红,因为不会穿高跟鞋,遗憾地获得了第四名。尽管如此,她还是人们心中最美的那个港姐。
女人如果生得太美,就会被人误以为是花瓶,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被别人认可。
钟楚红就是这样的。她喜欢表演,但人们却质疑她的演技。
为了证明自己,她不停地接戏,最忙的时候,每天只睡2-3个小时。在影片中一些危险的角色,她也会亲自上阵,不用替身。
别人问钟楚红为什么这样拼命,她说,我想做个演员,而不是明星。
继钟楚红之后,另一个拼命三郎就是张曼玉。
不知道为什么,张曼玉似乎和媒体犯冲。
在“香港小姐”比赛的时候,她就被媒体抓到各种小辫子,比如抽烟啦、迟到啦等等。这让她很委屈,曾一度想要退赛。
出道以后,媒体又开始质疑她的演技,说她是热闹有余,内涵不足。
为了甩掉花瓶的称号,她也和钟楚红一样,各种拼命。据说,有一年她连续拍了12部电影,被人戏称为“张一打”。
[4]
80年的香港小姐,对参赛的选手要求又提高了,除了美貌和智慧并重之外,还要充满阳光活力,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从这时候开始,一些学霸级的人物,也慢慢走入了香港小姐的赛场。比如,1986年的冠军,就是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毕业生李美珊。
李嘉欣,是香港小姐中不得不提的一位美人。和钟楚红、张曼玉一样,她因为长得太美,而被别人质疑演技。
为了证明自己,她不满足于商业片,也曾出演过《堕落天使》和《海上花》这类电影。但无论她怎么努力,人们的关注点都还是在她的颜值上。
甚至有人戏言道:富不过李嘉诚,美不过李嘉欣。
[5]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香港小姐选拔,进入了巅峰时期。与此同时,人们厌倦了那种没有底色的美丽,智慧型的香港小姐,开始深入人心。
从小失去母亲,独立生活能力很强的学霸陈法蓉,就是知识女性与电影明星最完美的结合。
当时,陈法蓉顶着一颗蓬松的爆炸头参赛。媒体们借此大作新闻,说那是用来遮挡伤疤的。自信倔强的陈法蓉一言不发地剪短了头发,用事实说话。
继陈法蓉之后,19岁的袁咏仪捧得了1990年的港姐冠军。
21岁的她凭借《亚飞与亚基》斩获金像奖最佳新演员,23岁又因出演《新不了情》而夺得金像奖影后。
这个起点高如此高的女孩,在和张国荣拍戏时,却紧张地直擦汗。
值得一提的学霸级港姐,还有1991年的香港小姐郭蔼明,曾一度打破港姐的学历记录。
她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硕士生,原本只要完成NASA的实习,就能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
但她在会香港度假时,一时兴起参加了港姐比赛,并因此而改变了后半生的命运。
自郭蔼明之后,港姐的选拔呈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从九十年代末至今,只有两位香港小姐的名字被记住。
一位是1997年的季军余诗曼,另一位是1999年的冠军郭羡妮。其他更多的港姐,都被湮没在滚滚红尘之中。这也许就是香港小姐的末代余晖。
随着女性的觉悟和地位的提高,香港小姐,不再是一个女性改变命运的桥梁,而是展示自我的舞台。
任何一件事物,总会有兴衰,香港小姐也一样。不用太过惋惜,只要我们能记住那些美好的瞬间,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