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里话桥牌
今天是母亲节,看到朋友圈有几个动态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出来:
第一个是:
“请问,今天哪里孝子最多?”
“朋友圈。”
第二个是:
一个老哥手写了一首诗
“故园三千里,离乡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胸前流。——最好的礼物是回家。”
第三个是:
前不久《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的一句台词
“古时候是父母在,儿孙不远游;现在是儿孙在,父母不远游。”
小风子感慨良多,在这里,向广大为人母的牌友说一声节日快乐。
也希望,大家能向自己的母亲道一声辛苦。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一个大问题,报纸上媒体上总是会说起“代沟”的话题。
古时候中国人讲究父母之命不可违,基本上孩子会听从父母言语,接受父母的安排。现代社会,追求个性,追求自由,时代的不同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挑战。
每个家庭都面临一个叛逆期的孩子,孩子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小想法,不告诉父母,加上父母的工作紧张,陪伴孩子时间过少,这种沟通变得越来越难,之间的代沟就越来越大。
过沟的最好工具就是“桥”。
首先要建立一座桥,其次要维护好这座桥,最后要让这座桥双向通行,并不断延伸。
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才不会随着年龄的成长、时空的拉远、认知的差距而变得沉默。
在桥牌游戏中,“桥”是完成定约的重要手段。相信,每位牌友都致力于构建桥、维护桥进而完成定约。也希望,广大牌友不要只找牌局上的桥完成牌局的定约,还要找一找父母与孩子之桥,完成家庭的定约。
既然今天是母亲节,那么桥牌的母亲是谁呢?
目前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第一,扑克牌最早起源于中国的纸牌。相传早在楚汉战争时期,韩信为了缓解将士们的思乡之愁而发明,当时牌面只有树叶大小,所以又称“叶子戏”,据说这就是扑克牌的雏形。
十二世纪时,马可波罗把这种纸牌游戏从中国带到了欧洲,随即引起了欧洲人的极大兴趣。一开始,它只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因为它造价低廉,玩法多样,很容易学,所以很快就在民间流行起来。西方人在中国纸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历经胜牌、惠斯特牌、桥牌等几个阶段,最后演变为现今的扑克牌。
第二,据考证,发明叶子戏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一行和尚),供玄宗与宫娥玩耍。因为纸牌只有树叶那么大,故称叶子戏。以后传人民间,文人学士趋之若鹜,很快流传开来。最早是一种纸牌游戏,称叶子戏,有四十张牌,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四种花色,后来演变为字牌和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