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你,因此他具备生存生活的能力是必须的,怎么办?唯有给他机会让他体验,父母要舍得放手!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有第一次,遇到困难问题也是必然的。遇到问题想办法,而不是被问题所困扰。若孩子长期在父母的关照下,只能有什么事都问父母,若养成依赖于你,那他就只是个木偶。学会求助于身边的朋友,不失为个好办法,因为他早晚有一天要离开你的,融入到集体中去的。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当周围的意见多时,自己又没有分辨能力时,就容易被人利用,要嘛在前进的道路上止步。若有妈妈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孩子在外遇到困难时还有退路,不至于走极端。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当孩子向你求助时,妈妈的语气,语调决定了孩子下一步变得听话,唯唯诺诺,还是发展出自己能力,成为有主见的孩子。大家仔细看妈妈与小马交流过程中,用的语气是“亲切的”,用的都是问话,帮助孩子思考,让孩子把遇到的事和心里话都说出来,再结合实际“牛伯伯的话和松鼠的话,为什么不一样?”去做下步的引导,没有指责否定,而是打开了小马的思维,引发小马思考,最终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孩子的自信心就有了,继续做事的动力更足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有了妈妈能量补充,在外遇到事,有不同的声音,孩子会更坚定“试试看”。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只有孩子亲自实践,参与其中,得出的才是自己的经验,日积月累,经验就丰富了。小马过河,活脱脱地是一个培养孩子自信,发展能力的一篇好文。【在此要特别感谢彭文席。1955年,他29岁,创作了《小马过河》,并发表在《新少年报》上。“这是我第一篇正式发表的文章,当时也就是灵感突发,没有任何启迪和借鉴,完全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