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生命太短暂,
所以不能空手走过,
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诺贝尔奖得主 朱棣文
我知道,我一直假装不在乎。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我终于等到你——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课例评比(由中央电教馆主办)一等奖。
昨天中午12点20分,叶劲松先生发来了一条微信:“一等奖”,附上的还有第十二届高中组获奖课例名单。
我的脑袋突然一片空白,完全不敢相信:“真的吗?”
内心的喜悦,无法形容,笑容就这样溢出嘴角,我像极了一个被大人表扬的孩子。
说实话,我真得很开心,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终于被认可。也许,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部分,但这绝对是一次莫大的鼓励,定会转化成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四年来,我每一年都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课例的评比。
1.失利中看见不足
2016年的参赛,很匆忙。完全没有参赛意识的我,直接报送了一节极不成熟的电子书包教学课例《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那节课算是我对平板教学的初次探索。由于没有处理好游戏化与深度性、线上与线下等关系,这节“存在着硬伤”的课着实让我尝到了失利的滋味。在此之前,我已经荣获过2014年福建省三优联评的一等奖,却不曾设想那次全校20多人获奖的队伍里,竟然真的没有自己。
但幸运的是,2016年的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由福州承办,分会场设在屏东中学。聆听了一等奖老师们的现场课,我很清晰地看见自己的短板与不足,也看见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2.前行中发现所爱
2016至2017年上半年,我开始认真地接触并学习应用Hiteach智慧教室。刚开始,我与大家一样,凭借着对技术粗浅的认识,追求着技术带来的热闹与花哨。唯有不同的,我发现自己对于技术的理解力要比很多老师好一些,这或许是大学里辅修的信息技术发挥了作用,更可能是自己潜藏的喜爱开始显露出来。
在这一年半的时光里,我开启了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大胆尝试,反思前行。无论是省市级公开课,还是参观交流团来访,大都成为自我挑战的舞台,无畏失败,努力探索。于是,那节师生互动融洽的高三复习课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便获得了2017年高中组课例的三等奖。
2017年8月,应该是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我主动跟随王绪溢博士一行,前往上杭旁听“上杭县智慧教室创新教学种子教师暑期工作坊”的培训。王瑀老师的《看见思考,创造改变》、林欣玫老师的《3招搞定TBL》,让我惊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之后的模样竟然如此美好,也让我懊悔错过前一年在福州的培训。可以说,两位台湾老师让我看见技术应用对思维成长的促进,看到技术背后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情怀,意识到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值得付出深情。
好老师,就是这种能带给人更多的启发、给人更深远影响力的老师。从上杭回来之后,我开始更专注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我将每一次的讲座任务都当作契机,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日常化应用。而这样的“经常用”、“普遍用”,也让我自己从日常教学中收获许多“意外”的小心得。在这条路上,王博士一直给予我耐心的指导,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印象里,我们进行教学的交流时,他最常问我的是——“你为什么要用这个技术?”“你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些是学生生成的吗?”
这一年多来,“开课—反思—再开课—再反思”,似乎成了我教学生活的常态。不一定是多么高级别的开课任务,更多的只是有工作室伙伴们在场的自主研课的方式。网络上,有老师说公开课要敢于上“裸课”,我自认还无法达到那样的级别,但有意识的自主研课确实让我看到自己的成长。每一次精进,都是教学思考的深入,也是技术融合的深化,总有新启迪新收获。
有意思的是,这一年与我探讨过课的老师们都荣获了全国一等奖,而我的那节以“摩拜共享单车”为例的《企业的经营》依然只有三等奖。
3.收获中坚定信念
2019年的比赛规则有了新变化,每个省只能推送10件高中组的课例。根据北师大李晓东教授、省普教室刘文川老师给我的建议,我对福建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会的那节公开课《企业的经营》进行了教学改进,并报送了今年的课例评比。幸运的是,那节课例在省里脱颖而出,有机会与全国的优课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昨晚,王博士问我:“这种感觉恐怕比第一次就获得一等奖还开心吧?”我说:“应该是。一直努力,从未放弃,太重要了。”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一件自己喜欢做且有能力做好的事。我喜欢课堂、喜欢学生,喜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也相信自己能够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我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面对更大的挑战,去实现不断创新。
这一次的获奖又是一个新起点,而我会带着大家的鼓励与爱,充满深情、坚定而有力地走下去,去遇见更好的自己、更优的课堂、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