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有感

      一直听人推荐,抽空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的马修老师更像一个人,他并不完美,但是他真实。从形象上来看,他长得并不好看,反而有点丑陋,同学们叫他“秃头”;从气质上看,他举手投足之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他也会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他也有七情六欲,如他追求学生家长的事情。但这样他反而更真实了,更能与学生接触交流。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最终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教育了这些顽劣的学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也把学生当人看待,并且站在人的基础上理解和宽容他们。

      美国教育家帕克说过:“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灵魂的和谐发展。”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身体、思想及灵魂的和谐发展。首先,我觉得老师应该把学生当做一个人来看,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如果都像电影里的哈森校长那样不把学生当人看,随意暴打学生,就不用谈其他的教育了。老师不能只喜欢学生的优点,也必须理解和宽容学生的一些缺点,尊重他们,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

        其次,我们可以从电影里的马修老师教学生唱歌的事情里看到,老师要把教学活动做成一种使学生愉快的活动,一种具有丰富性内涵的活动,一种学生能主动接受的活动。教学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我们现实中老师占主导的“被动式教学”,老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老师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总之,从这部电影里,我们应该明白,教育的主体是人,老师应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去,从而教育他们。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那就只能是在隔靴搔痒。真正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发展,而是要从“心”开始,要从心灵层面去教育他们,注重学生身体、思想、素质等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当然学生也要爱学习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