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制胜法宝。每一代领导人都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要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可见,调查研究不是一时兴起做、也不能阶段性做、用的时候再做,要讲究“放长线钓大鱼”,有时间就做,没时间挤出时间做,把调查结果“攒”起来,形成一条系统的“线”,一旦有“鱼”立马上钩。
紧盯前期准备这条线,未雨绸缪发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力行。回望过去,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我们都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实现自我革新。现阶段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我们不仅要以问题为导向,更要以主动发现问题为要求,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明确调研主题、工作方向及目标意义,紧盯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调研的主题不应局限在领导关注的问题、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应设计一部分关注度不高的、非常态化的问题,提前了解、深入调查,将自己的“信息库”充实起来,充分的准备是开展好后续工作的利器,调研准备应该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也应该盯牢一般化问题。
紧盯中期调查这条线,实事求是收集问题。“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李强总理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共产党员本来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只要身到基层心到基层,问一问想一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服务群众就像饭馆点菜,得先搞清楚群众“爱吃”什么、需要什么,调查研究就是要把菜单递到群众的手边,让他们畅所欲言,党员干部就是“店小二”,群众爱吃什么我们勾什么、想吃什么我们回去研究做什么。不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所思所想,那也就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也就达不到最终的目的。唯有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用“慧眼”观出群众喜怒哀乐,用“聪耳”听出群众“言外之意”,用“巧嘴”讲出“群众语言”。中期调查的路线选多一些、长一些,离我们实事求是的初衷也就近一些,解决群众问题的准确度自然高一些。
紧盯事后回访这条线,精准施策落实举措。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具体工作提供科学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瞄准成果运用这一“长线”,才能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作为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是体现工作态度及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举措,绝不能在调查研究的时候满腔热血,轮到问题解决却拖拖拉拉,更不能将工作任务安排了之,事后不关注不过问,使制定的工作举措成为空中楼阁,无人问津,那么前面风风火火搞的调查研究也就成了无用之功。调查研究应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只有问题的解决才象征着此次调查研究的阶段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