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经常问的一个问题:
我该去一线城市呢,还是留在小城市?
如果我只是一个小镇青年,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何帆对此的回答最好。
他把这个问题类比于大鱼和小鱼的问题。
一个矩阵来说明:
- 有些池塘很大,有些池塘很小。
- 有些鱼很大,有些鱼很小。
那么,到底该到大池塘呢,还是该到小池塘呢?
这种思考角度可能有偏颇,你要先问自己,我是一条大鱼,还是一条小鱼?
有人是大池中的大鱼。把他们放在多大的舞台上,他们就能施展多大的才华。你想挡都挡不住他们。这些人,我们就不多说了。
有些人想当小池中的大鱼。这些人跟大池中的大鱼有共同的地方,比如说,都是野心勃勃的,都特别吃苦耐劳,肯动脑子,也有当领导者的潜能。他们之所以当不了大池中的大鱼,可能是一些偶然的因素,比如,他们可能普通话讲不好,那到北京就很吃亏,或是他们的英语不够好,所以就很难利用国际的舞台。
如果你想当大鱼,我劝你一定要先到一个大池子里。即使你最后发现,自己在大池子里当不上大鱼,没有关系,还有小一点的池子,还有更小一点的池子,你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态系统,在里面做一条大鱼。
你们这个时代的真正课题是:
怎么做一条小鱼?
我们那个时代,很少人考虑过这个问题。
- 一是大部分人最终都能当上大鱼,至少是自己觉得当上了大鱼,
- 二是那时候池塘很小,大鱼多,小鱼就会受欺负。
现在,出现了新的现象:
- 第一,很多人不愿意当大鱼了,他们觉得当小鱼更酷;
-
第二,池塘大了,远比以前大了,大鱼不能横冲直撞了,小鱼比以前厉害了,大鱼不敢欺负小鱼,所以当小鱼挺好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如果以后每个人的抱负都是做一条小鱼,连大鱼都觉得做小鱼更酷,这个世界就有希望了。
那如果是要做一条小鱼,是在大池塘里做小鱼好,还是在小池塘做小鱼好呢?
你可能会觉得小鱼只能待在小池塘里,恰恰相反,在大池塘里,小鱼的机会才会更多。
在大城市里,无论是高层次人才,还是底层民众,都能找到更好的机会。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生态系统,里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低矮的灌木,还有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的苔藓和地衣。
如果你说,我只要高大的乔木,不要低矮的灌木,不要苔藓和地衣,那么,这个生态系统就会死掉的。
一个城市怎么可能只接纳高层次人才?底层民众就只能永远在底层?
不一定的。有谁能知道一个农民工的儿子和一个房地产商的儿子,到最后谁更能成才?
很多年轻人觉得在大城市生存越来越不容易,但是,请你们坚持一下,努力一下,或至少尝试一下。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
假如我是一个小镇青年,我会怎么办?
何帆说,他的观点是:我是绝对不会去当小镇青年的,我会到大城市闯荡,也会去更穷苦的地方磨练,我要体会不同的人生,尝试自己原本不敢尝试的事情,等到年华逝去,我会回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小镇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