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应光:
这位妈妈你好,从你的留言了解到,儿子读高一了,在实验班成绩中等水平,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不错,有很好的阅读习惯。你对孩子评价挺不错的,我也觉得你的孩子非常懂事,在使用手机这个问题上,孩子还主动跟妈妈保证不影响学习,希望通过完成英语阅读换取使用手机的时间。可是,你也提到了两个担心,一是担心手机会对孩子的学习有影响;二是担心孩子缺少与同伴的交流。这两个问题也是很多高中生家长都很关注的问题。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手机等电子产品已演变成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十几年前,手机仅仅是通讯工具,但是现在,手机除了打电话发信息,还能游戏、看书学习、约车、网购、吃饭AA付款等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孩子间以及师生间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交流越来越普遍,如果孩子不使用手机,他获取的信息和同伴交流恐怕也会相对变少,久而久之,恐怕孩子和同学的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少,甚至被边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在手机端便捷完成。去年北京中小学因重度雾霾停课不停学时,学生都是在线上进行学习,在线上拍照打卡,孩子们都非常适应,甚至比在学校上课还积极。现在很多课外课程,都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如果我们一味规避问题,同时我们也规避了手机给孩子带来的益处。
我的女儿现在就读大学一年级,她在高中阶段花在手机上和网络上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多的,我没有禁止和限制孩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确认孩子自身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她的内心是希望有好的学业表现的。在学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认为孩子选择用手机聊天或上网是合情合理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家长应该做两件事情,一是努力让家庭生活更丰富、更轻松、更好玩,孩子是肯放下手机跟家长互动。我们家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彼此都会分享各自的“故事”,有时还会找些话题来讨论。二是跟孩子明确电子产品的使用范围和要求。比如说,在我们家里,我是允许女儿玩游戏的,就连高考前也没有限制。但是要保证睡眠,超过12点绝对不允许看手机。因此,我比较建议家长跟孩子讨论一下手机使用的限制和范围,比如说,允许打游戏吗?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长度等等。提前约定好这些,孩子会觉得被尊重。当然也要约定好,违规后要承担的后果。后果不一定要很严肃,也可以好玩一点,比如做运动等等。
高中生应该更多地进行自我管理了,建议你借助孩子用星星换使用手机这件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监督、自己去过渡去转换。如果他总是习惯于家长给他提醒或帮助他处理问题,他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很难提高。
那么,孩子的自觉和主动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呢?通常情况下,当孩子自发地想要去做一件事时,他们就会期待这件事的结果。他们越期待好结果,行动上就会越主动。如果事后得到的反馈是积极的,比如,父母、老师和同学是肯定的、鼓励的,他们就能发现主动思考可以给自己带来成就感,那么他们就更愿意继续思考或者主动解决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大家都愿意向让自己舒服、开心的方向靠近,所以如果是不舒服的,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远离。当总是被迫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是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不断地被干扰、否定和指责,就会有不开心、不舒服的感觉,出于自我保护他们就会回避,表现出拖沓、不想做、烦躁等。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创造出良性的联结,让他们觉得去思考和主动去做一件事是开心的,也许过程中会有忧愁和烦恼,但最终收获的会是喜悦。我们只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才能给孩子种下一颗“主动的种子”。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学习、交友的方式也会不同,是直接的还是慢热的,是反应快的还是需要消化的。和陌生人相处时,有的孩子几句话就能跟对方熟络,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和对方熟悉起来;遇到问题时,有的孩子会马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则要想很久才会说,甚至永远不说。研究性格的心理学家认为,内向是人格特质的倾向性,并不是性格上的缺陷。外向者渴望获得更多的刺激,而内向者在安静、低调的环境中更为自在。有意思的是,有天赋的人中内向者居多。比如说,很多成功的表演艺术家是内向者。他们在舞台上活力四射,可是却不擅长台下的闲聊。
也许您的孩子就属于喜欢自己看书、思考,不喜欢交流,比较安静的类型。不同的性格类型的孩子在应对问题时就会表现得不一样,但无论孩子属于哪种类型,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挖掘和激发孩子的潜在优势。
希望以上分享能够让您放宽心!让我们一起学习,做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