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正蒙》卷15乐器篇诗解1
题文诗:乐器有相,周召之治!其有雅太,公之志乎!雅者正也,直己行正,故讯疾蹈,厉者周太,
公之事耶!诗亦有雅,亦正言而,直歌之而,无隐讽谲,谏之巧也.象武武王,初有天下,
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维清奏之.大武武王,没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以奏之焉;
酌乃周公,没嗣王以,武功之成,由周公告,其成于宗,庙之歌也.兴己之善,观人之志,
群而思无,邪也使怨,而止礼义.入可事亲,出可事君,但言君父,举其重者.志至诗至,
有象必可,名有名斯,有体是故,礼亦至焉.幽赞天地,之道非圣,人而能哉!诗人之谓:
后稷之穡,有相之道;乃赞化育,之一端也.礼也者矫,实以求称,或文或质,居物之后,
而不可常.他人才未,美故宜饰,之以文庄,姜才甚美,故宜素以,为绚下文,绘事后素,
素谓其材,字虽同而,义施各异.故设色之,工材黄白,者必绘以,青赤材赤,黑者必绚,
以粉素也.陟降庭止,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在帝左右,此所谓欲,
及时者欤!江沱之媵,以类行而,欲丧朋故,无怨嫡以,类行而不,能丧其朋,故不以媵,
备数卒能,自悔得安,贞之吉乃,终有庆而,其啸也歌.采枲耳议,酒食女子,以奉宾祭,
厚君亲足,矣又思酌,使臣之劳,推及求贤,审官王季,文王之心,岂是过欲!甘棠初能,
使民不忍,去中能使,民不忍伤,卒能使民,知心敬而,不渎之以,拜非善教,寝明能取,
是于民哉?振振也者,劝使勉也;归哉归哉,序其情也.
【原文】:乐器有相,周召之治与!其有雅,太公之志乎!雅者正也,直己而行正也,故讯疾蹈厉者,太公之事耶!《诗》亦有<雅>,亦正言而直歌之,无隐讽谲谏之巧也。【译文】:乐器有形状的时代是从周公、召公开始的,其中有雅乐这是太公望的意思,雅乐就是正乐,自己内在正直,表现在行动上也正直,所以动作迅疾,舞蹈有力度,这是太公时候的舞乐,诗经中也有雅的内容,这也是为了说明这是可以直接歌唱的,并没有隐含讽刺和虚伪的全巧成分。
【原文】:象武,武王初有天下,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维清以奏之。大武,武王没,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以奏之。酌,周公没,嗣王以武功之成由周公,告其成于宗庙之歌也。【译文】:象舞的由来是在武王的时候,他最初治理天下,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爱戴所以就演出了象征武王习武动作的一套舞乐,用《维清》这首歌用来伴奏。大武的由来是在武王去世以后,后来的君王为了表示对武王的怀念,而编排的舞乐,用武这首歌来伴奏。酌的由来是周公去世后,后来的君主认为周朝武功方面的成就来自周公,所以在宗祠祭祀的时候就演唱这首歌来纪念周公。【原文】:兴己之善,观人之志,群而思无邪,怨而止礼义。入可事亲,出可事君,但言君父,举其重者也。【译文】:诗歌可以激发自己的善心,可以观察他人的心志,可以在群居时而使思想没有杂乱,可以使抱怨之心终止在礼义上。在家可以孝顺双亲,在外可以侍奉君主,只说君主和父亲,这是选择重要的方面说的。【原文】:志至诗至,有象必可名,有名斯有体,故礼亦至焉。【译文】:君主的恩泽之心到达哪里,哪里都会有雅正的诗乐欢快歌颂圣恩,有了治国安邦的中正之心,那么就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表达出来就能付诸于行动,所以在礼义的交流中人们都感受到了君主的恩典。【原文】:幽赞天地之道,非圣人而能哉!诗人谓“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赞化育之一端也。【译文】:
暗自的赞叹天地的庇护承载之恩,难道不是圣人能够做到的?诗人说后稷的庄稼种的好是因为他掌握了天地运行的规律,这就是圣人赞叹天地化育万物的原因。
【原文】:礼矫实求称,或文或质,居物之后而不可常也。他人才未美,故宜饰之以文,庄姜才甚美,故宜素以为绚。下文“绘事后素”,素谓其材,字虽同而义施各异。故设色之工,材黄白者必绘以青赤,材赤黑者必绚以粉素。【译文】:礼节可以使事情本来的样子得到更真实的矫正,并且能够和它的功用相称,在文采或质地方面,如果总是表现出不相称的现象这是不能持久的。一般人的资质不美丽,所以她们才会适当的装扮自己,那么庄姜通过装扮就会显得更美丽,所以资质不美的人适合像在白色的底子上描绘图画花卉那样来装扮自己。孔子说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再绘画,素是绘画的材料,前后两个素字虽然相同但是意思不一样所以画画的工匠他们在黄色、白色的材料上一定会画青色的、红色的图像,在红色的、黑色的底料上一定会画上粉色的素材,以体现其中的色彩协调性。【原文】:“陟降庭止”,“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在帝左右”,所谓欲及时者与!【译文】:成王经常看到文王的神像降临在庭院内,没有固定的时间,这并不是邪僻的事情,因为成王心里总是想着努力增进道德、修养道业,所以他的心里想得太入神了,所以总是会感觉到自己还在文王的身边不曾离开一样,这是说明成王想要及时与文王的德行看齐。【原文】:江沱之媵以类行而欲丧朋,故无怨;嫡以类行而不能丧其朋,故不以媵备数,卒能自悔,得安贞之吉,“乃终有庆”而“其啸也歌”。【译文】:长江支流的女子出嫁时总会有陪嫁的人跟随,那些陪嫁的人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因为她们内心宽广无私,所以没有任何怨言;但是那些身为正室的妻子因为不能去掉她们的私心,所以对于陪嫁的人不用礼节待之,因此她们会不断的遭遇后悔的事,直到最后找到为妇的正道,才能最终获得吉庆而欢快的起舞歌唱。
【原文】:采枲耳,议酒食,女子所以奉宾祭、厚君亲者足矣,又思酌使臣之劳,推及求贤审官,王季、文王之心,岂是过欲!【译文】:妇女们上山采卷耳,采来卷儿在君王饮酒宴居时,后妃们用来将它们奉献给君主和父母,又考虑到为国出力的功臣和贤臣名相,也奉献给他们,这样的心思,这能超过王季、文王的心思吗?他们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原文】:甘棠初能使民不忍去,中能使民不忍伤,卒能使民知心敬而不渎之以拜,非善教寝明,能取是于民哉?【译文】:《甘棠》这首诗说人们开始并不忍心离开召公曾停留过的那棵树,中间又说人们爱惜召公停留过的这棵树,并不忍心使它受到伤害,最后又说能够使人们的心理充满敬爱,而不会亵渎这棵树,虔诚的在礼拜,这些如果不是召公善于循序渐进的教化使人们明白事理,能够使人们这么爱戴他吗?【原文】:“振振”,劝使勉也;“归哉归哉”,序其情也。【译文】:《振振》这首诗,是讲忠厚的妻子在鼓励自己的丈夫,让他快点回到自己的家,这是抒发女子感情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