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都知道,学校与社会是截然不同的天地,很多人毕业后根本不敢走向社会;即使走入社会,也无法尽快融入适应。究其原因,乃是众多学生在进入社会初期阶段,大量沿用适应学校的思维方式来适应社会,导致四处碰壁。
我们参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学校里,很大部分的学生从上学起直到毕业,吃、穿、花销都是家里提供,家里保障了他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所以学生直接迎接的就是人际需求,尊重需求;所思考、学习的问题是和同学间的友谊、接触更多的玩伴(人际需求),能号召同学、在学校有一定影响力(尊重需求)。
可当你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你要自食其力,承担解决自己的生存、安全需求。很多人沿用的还是在校的人际需求思维,怎样做让别人喜欢我、接纳我,却没有及时的调整思维角度,来应对踏入社会所需要解决的第一需求——生存需求。
服从、微笑友好、谦虚、开朗,这些以前在学校里风生水起的不二法宝,一踏入社会则陷入困惑迷茫。你并不知,此刻你面对的是生存需求,你要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锻炼技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去学习掌握靠自己解决生存需求的方法,需求点与在校已经完全不同,之前的处事方法当然不可通用。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就能明白,为什么大学里的友谊、爱情,三五年之内就面目全非,因为你们的需求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热衷举办同学会的都是那些已经有一定立足、财力基础的人,他们已经满足了生存、安全需求,下一阶段就是满足人际、尊重需求。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很早就把关注焦点放在了生存需求上,积累了大量的生存技能。而有些人能在学校把人际关系搞的如鱼得水,并不代表他能转变思维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如果你不能改变思维去适应、解决自己的生存需求,首先你就会倒在成长路上的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