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叁
每日写作第18天,今天是复盘总结的第3天,我要盘点下小米屋的半个月成果,并给出反馈意见,希望能有助于她的成长。于我而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同行之人成长了,于己也是件好事。
早在今年初,我就一直想要践行每日写作计划,担心哺乳期精力不足,难以完成,计划也就搁置了。
直到九月初,我给自己定了三个小目标,中旬开始践行每日写作,断断续续推行着计划。
小米屋看到后,第一时间流露出同行的意思。在我印象中,她积极向上,为人踏实诚恳,具备持之以恒的信念。
作为半个同事,我很欣赏她的作品和人品。既然我们目标一致,那为何不相约同行呢?我果断邀约,得到她的应允,两人一拍即合,也就有了此次的每日写作训练。
初始,我在简书写,她在有道云笔记写,地点不同步调却是一致的。因为简书有字数统计,不久她也将文章都搬来了简书。
15天写作练习顺利结束,我们开始为期三天的复盘总结。我认真阅读了她的著作,有了如下几点感受:
1)个人定位不明晰。
作者简介一栏里,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文章里看不到作者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发展方向。从文章组成来看,个人成长和综合理财或是其有意发展的方向。
———反观自己,虽说有了明确的目标,但在行动上并非持续围绕核心技术而展开,有无效果相差不大。
2)擅长领域不突出。
15篇文章中,有约三分之一与理财相关,三分之一有关个人成长,剩下一部分为感情的自然抒发。从主题的叙述来看,理财方向应该是小米屋所擅长的,但从文章的可读性来看,个人成长等感性文章更引人侧目。
———反观自己,15篇习作大都集中在生活琐事的记录,文章又过于严肃,缺乏温度,可读性较差。意欲在理财方向求发展,却并未花精力在这上面。
3)平台规则不熟悉。
小米屋在自己的总结文中说,文章质量差,阅读量少。这点我并不同意,她的文章感性有温度,有好几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质量不差。之所以没有阅读量是因为她不熟悉简书的规则,我猜想她从未向专题投过稿。
———在这点上,我也有同样的问题。一上来就埋头苦干,虽对规则略有了解,但从未深究。如果能向简书前辈请教一二,或者花点时间好好研究一下平台的调性,也许结果会很不一样。
4)文章感性有温度适合写鸡汤。
千万别瞧不起鸡汤,我觉得鸡汤文的市场比干货文大多了,何况鸡汤文有可以有干货文的品质。小米屋就是这样一位兼具鸡汤和干货品质的作者,每篇文章的叙述都自带温度,加上她特有的文风,以及专业度,如果能强化二者的融合度,未来可期。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品性。谁能将此发扬光大,并恰巧帮助了他人,谁就有机会赢取更多精彩。如果读者在阅读时,还能品出作者的喜怒哀乐,那么两者间就架设了强链接,无人可替代。这方面,我甘拜下风,需要认真学习。
5)标题朴实能引发共鸣。
我猜想小米屋应该还很年轻,或许与她的性格也相关,文章标题坦率直接,常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一直很注意,常刻意为之,不过效果反而不及直接坦率的表达。这方面可以借鉴。
本想罗列一堆意见与建议,可思来想去,还是作罢了。当方向和问题都在对方心里时,你还怕没对策吗?
我的建议未必合她心意,不过如果有需要,可以好好探讨一下。事实上,有很多问题是我们的共性,我自己也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此外,具体文章中的问题,小米屋自己已经很透彻的分析了,我就不重复劳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