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的几种方式。
镜头一:以百岁老人为榜样,坚持运动,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丁香园》上说,人只要活着,总会得癌症的,但是得了癌症,有不少人勇敢的扛过了,最后得到了康复。
今年85岁的老人,距离动手术已有9年,4年前,医生宣布癌症已痊愈。身体本来就瘦弱的他身体得以痊愈,除了医学的功劳外,还有他的榜样的力量。
老人以一位百岁老人为榜样,百岁老人得过两种癌症,但都扛过去了,如今每天练书法、写文章,笔耕不辍。坚持晨练多年,始终持之以恒,老伙伴的做法和身体成了他学习的榜样。这些年,身体从生病化疗到康复,他有规律的运动和生活,强烈的人生信念,热烈的精神追求,应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病,某种程度上是闲出来的。他每天都忙得很,早晨5点多起床,去植物园,那里有相约一起走圈的老伙伴,每天十里路,雷打不动。遇到雨雪天气,就在地下车库或楼道平台上走,生命在于运动,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上午骑车赶集上店,购买生活必需品,时间紧张点就骑车,宽松时就推着车子,就算是任务在身,锻炼意识从未中断;下午骑自行车转圈玩,或找老友聊天,这是娱乐时段,有时打打麻将。春夏秋季还经常去一个老朋友的菜园,重温耕种技术,收获田园乐趣;晚上看《新闻联播》、《海峡两岸》,国内国际形势,了如指掌,只要孩子们去,大多都谈论这些话题。
紧跟时代,会用智能手机,接微信电话,老朋友发到微信上的视频文章,经常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在撰写家史,回忆祖辈父辈和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以便孩子们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弘扬家风文化,把祖辈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下去。
平时老人很注重身体,一有不舒服马上去看医生,自己对身体很在乎,很重视。精神上有追求,有非常坚定的信念,信仰毛泽东思想,并且在生日时做诗让子孙铭记党恩,不能忘记毛主席。
平常生活简朴,积攒下钱来帮助孩子。
他活得有信仰,有追求,有奋斗目标;生活得有自我,心中有儿女,有他人。活色生香的老年,仿佛一点都不可怕。
91岁耄耋老人,紧跟时代,不落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舅妈今年91岁,看上去身材高大,不驼背,不弯腰,走路脚底下特别利落,思维敏捷,说话特别清晰。每年一次的见面总不见老,而且今年才知道,舅妈会看快手抖音。在她自己编织的小包里,看到了她的三个手机,一个老年机,接听电话,另外两个手机都是孩子们淘汰下来的,没装卡,应该是下载了微信、抖音、快手。吃饭时,她和年轻人一样不断滑动屏幕,一会儿就滑到视频,吃饭间隙里就专注的看起来。
舅妈拿着自己钩的小包说,平常没事儿干,干么呢?上午就钩东西。钩毛线帽子,装手机的包,鞍子套,椅子垫子,沙发垫,小小孩儿的小鞋子,有钩针,有毛线,干么去呀?又没事儿,就钩着玩儿,送人。
仔细看时,果然每一个马扎上都有一个垫子,垫子有厚度,马扎明显舒服了很多。周围是布料的,中间是毛线钩成的图案,看上去还是很美观的,临走时,又送我和表妹每人两个椅垫,每人一个鞍子套,婉拒了她送我们的婴儿鞋子,用不着。舅妈从里屋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也不知道她仓库里钩了多少。
给婴儿钩的小毛线鞋,看上去很精致。关于鞍子套,她说,看到小区里的一个人想买鞍子套,舅妈没说啥,只用手指量了量,有几拃,于是回家来拿旧毛线钩,钩好了给人家送去两个,人家非常满意,从那以后,她就开始钩鞍子套,周围附近的人看到谁给谁,骑三轮车的老人基本都送完了,于是,还送给了我们俩两个,等我们骑三轮车时就用上。
从鞍子套受到启发,进而拓宽业务,手提兜,出门放手机,还有钥匙,其他一些零碎东西;椅垫子,每个马扎标配;还见人就问,你要帽子不?我给你钩一个。给这样的工作热情点个赞,不要忘记了,这可是一个91岁的老人啊!
吃饭时,有人敲门,先问问大娘,这东西你留下不?如果留着我,就不扔了;如果你不要,我就扔了去。我笑着说,舅妈这里是初级回收站,要经过舅妈的筛选之后,才能扔进垃圾箱。结果我表哥回答说:要,留下吧。
我吃惊,按照我们的理解,老年人好积攒东西,捡拾垃圾,年轻人往往给她扔东西,但是表哥却说要那些垃圾。她就这么点爱好,就随着她吧。
啊,是啊,我们对老人的这种爱好的确是要尊重,虽然家里到处都是用不得着的东西,但万一用得着呢,看舅妈钩的东西,不是废物再利用吗?像那些毛线,如果不钩,现在哪里还用的着?
舅妈下午打麻将。她住一楼,是这个小区老人们的俱乐部,有很多伙伴前来,有打麻将,有看打麻将玩的,一个楼上住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玩乐,不孤独。舅妈年龄最大,但是舅妈却不是里面最衰老的一个。
她一个冬天很少走出房门,但是这个房间,就是她非常丰富的世界。她生活得忙碌而充实,一点都不闲着,动了脑子也动了手脚。91岁独居老人,生活得非常惬意,就是表哥们不能时时陪在身边,老人的生活也让人羡慕。
躬耕陇亩,不辍劳作。
妈妈的春夏秋季是她最繁忙最惬意的时候,因冬天不能下地干活,只能靠散步和看电视打发时间。在公寓里,妈妈帮大家管理遥控器、选台,其他老人不识字,不会用遥控。众老人一致喜欢《薛平贵与王宝钏》、《西游记》、《穆桂英挂帅》,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情节常看常忘,所以,常看常新,百看不厌。
但一到开春就不同了,要播种,要翻地,她就一趟趟的回家,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来回路上就当走步锻炼。回到院子里的菜园,看到土地,看到种子,看到绿芽,她就满心欢喜,那种愉悦的心情,能治愈老年人的孤独和劳累。
一旦播种的绿苗出来,扎瓜架子,架瓜秧,母亲更忙碌更高兴,年龄大,手脚慢,以前干活麻利,现在常常感觉不出活儿,不出活儿,就时间里磨,本来,一天能干完的活儿,妈妈常常三两天。
能够从菜地中得到喜悦,从劳动中得到乐趣,从耕种中得到收获,这样的劳动就是幸福的呢。
妈妈常说:春天种下去,秋天收获,多好。是啊,秋天的收获就是她不断劳作的成绩。
自己种出来的韭菜不打农药,格外好吃;自己种出来的黄瓜豆角,因为不打农药,滋味都是甜的呢;自己种的白菜,不打包心剂,就算是白菜心并不大,全是白菜帮子,也比买的好吃很多。这些,不仅仅是不打农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感情。这些满含着爱和清纯的蔬菜,简直是美味无比。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老年生活方式,不管是哪种生活方式,只要老人自己喜欢,能够自得其乐,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