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暑假是一段不同以往的假期,在这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参加了暑期兴成长计划的学习。何其钢,唐晓勇校长,梁勇校长,王思思老师,朱思思老师,陈晓粧老师,钟文妙老师分别给我们带来了十分精彩的讲座。下面我简单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历史学科的思维导图:
(一) 教学目标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比如说在初中历史当中我们学习到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切地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大致情况,日本为什么要在中国发动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及在战争当中出现的重要事件以及战争中的重要任务等等,最后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以及抗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教师要清楚的是,如果光靠死记硬背,这些内容是非常难以掌握的,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思维导图来给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
(二) 小组合作和补充思维导图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进行组合展开团队的讨论学习。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合,团队之间对一个思维导图进行绘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将思维导图做得更加科学合理,能够适合每一位同学进行学习和知识的记忆。
(三) 归纳和总结
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此次思维导图的绘制当中还存在着哪些不足。通过团队对各自思维导图的汇报以及和教师的讨论之后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逐步提升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学习当中的能力,使得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创新学习方式中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包含复杂的历史线条和脉络所构成的庞大的网络,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联系,光靠机械式的记忆是不会提高学习的效率的。但是思维导图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思维导图顺应了历史教学的规律和历史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思维导图分支式的延伸恰好就对应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时间分支和事件分支,有助于学生区分历史事件。此外对于重点知识在思维导图当中的体现也利于提高学生把握整体的能力,最终为进一步提高历史综合能力打好基础。
历史教学ppt的运用:
1.课件应用的实效性
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传统课堂都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授课,而这样往往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效率也因此难以提高。然而现代化教育理论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其他课堂活动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组织和制作课件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实际课堂教学的需求,将重点放在能否通过课件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初中历史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能很随意地组织教学材料,比如说一些不宜于用纯文字进行表达的内容,或者文字表达过于晦涩的内容,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利用其他形式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样也更利于重点、难点的突出。所以说,利用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将静态的历史动态地展现出来,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感官刺激和引导,更有效地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改革开放一节中,我国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上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的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的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这样的表述内容看似有层次化的表达,但是具体如何发展并不明确,所以采用课件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过程以图片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首先是空白的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出现了四个经济特区,用不一样的颜色或动画予以标出,重点记忆改革开放的阶段特征和经济特区具体是哪四个城市。然后用其他颜色标出三大开放区,与经济特区进行区分,再然后将整个全方位的改革开放结构表示出来。
2.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
新课标初中历史的教学理念中,鼓励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问题,所以教师也要利用好课件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使用课件创设相应的历史情景时,丰富的图片和交互性的语言,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历史的环境下,比如历史纪录片,图像和解说将学生带回到特定的历史时代,与学生一起更好地分析历史问题。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就可以播放《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然后再具体分析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导火索,这样学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评价,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以及影响。
3.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丰富的教学互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课件的使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利用课件的总结,让学生进行交流发言等等,比如中国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课件初步介绍后,可以安排学生以历史评论员的口吻来复述事变过程,并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对重点的掌握也能从中反馈出来,教师也可以借此来优化后续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扎实掌握。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它使得历史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教学的激情。它给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空间,教会学生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它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大量的图文、声音、影像生动地再现了过去的历史,利用学生认识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特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抽象的道德认知生动地、主动地走进学生心灵,传承民族之魂。但这也给从事历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我们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广度和理论素养。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理念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中,溶入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我会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