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贵州之行,说起来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临行前几天,武汉的冠状病毒肺炎突然进入大爆发期,全国大范围疫情,接着就是不断上涨的病例数字。想想已经订好的团期和年前什么都没准备的家,只能心一横,期待着旅行全程安全无虞。
昨晚就被导游提醒要提前3到4小时值机,以免机场逐个量体温耽误行程。不过,今天这一幕并未出现。机场几乎人人都戴口罩,不相互交谈。今年爸爸妈妈还好,算是配合了戴口罩,才让我稍微安了点心。
中午12:05飞机从新桥机场起飞,14:50飞机落地在龙洞堡机场,一路平顺,就连天气预报说的雨也没有如期而至,是个暖阳天呢。在酒店略作修整后,我们开始今天的觅食之旅。
爸妈想去吃酸汤鱼,我们从酒店出发,按着导航步行去鸿通城。听说我们住的是贵阳的老城区,但是巷道看起来阡陌勾连,导航殊不好用。这里路不平,街边尘土大,店铺招牌不统一,甚至一些小路上还有不少水坑,道旁随便停靠着报废的车辆,看起来简直像是合肥十几年前的光景。唯独街边三步一家的牛肉粉、五步一家的豆花饭还能让我们真正感觉到身在异乡。
到了以后,发现楼下就是想去的二七路小吃街,大喜。
先逛鸿通城,进门以后看到鳞次栉比的店铺,才感觉到这儿终究是现代化的。看到书店咖啡馆,没时间逗留,可惜。
晚饭挑的是大众点评上比较有名的老凯俚酸汤鱼,服务员都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看起来倒是赏心悦目。
这里的主打是酸汤鱼火锅,我不吃,去楼下买了思飨季的炸怪味洋芋和素粉。
饭后逛二七路小吃街,买了心心念念的雷家豆腐圆子。店老板拿了个纸盒,装了一份4个豆腐圆子给我,就示意我去付钱。我在原地问半天,才明白要自己动手舀蘸水放旁边。
跟妈妈在原地讨论了半天是要用竹签扎着吃还是直接用手抓,老板大约是没见过我们这种憨憨,终于忍不住一步步指导我们去旁边拿筷子,夹起来咬开一口,用勺子舀蘸水灌进去再吃。
一开始舀错了,加了折耳根的蘸水怎么吃怎么奇怪,不过豆腐圆子本来就颇有滋味,空口吃掉三个,十分满足。
这条小街什么都有,多的就是各种米粉,加西红柿酸汤的加羊肉的加牛肉的纯素的。还有各种洋芋,直接削皮烤的捏成粑粑炸的切成狼牙状炒的切成各种薯片状的。感觉全城都被这两种食物包围着。可惜肚子吃不下了,只能跟爸妈约着改日再来,每样都尝一遍。
回程的时候,路过贵阳火车站,一路穿街过巷,从一个狭窄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里穿行。
这座看起来被洋芋和米粉包围着的城市,没有以往那种新年旅客挨挨挤挤的感觉,走街串巷的时候看到的本地人都不戴口罩,做着小生意,安静而闲适。
隧道里,一个皮肤黝黑的中摊主,手捧着一个一次性饭盒,里面装着切了片的土豆,撒了葱花,在慢悠悠地吃着。
台阶下,三四个坐着小马扎的男男女女,围着一个个火炉,炉上架着铁丝网,上面烤着焦黄的玉米和洋芋。见人也不吆喝,沉默地坐在那里,像在守着什么似的。
到了旅馆,透过窗户看过去的城市越又是流光溢彩的。大堂的服务生告诉我们晚上对着窗就能看到白宫夜景,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