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请看:蜕蛹成蝶,一幅国画的“十月怀胎”
第三:临摹
先了解一下什么叫临摹,临与摹其实是分开的,临,按原作写或画;摹,用薄(绢)纸蒙在上面写或画,而绘画上的临摹通常是指:在一旁看着原图,完全靠自身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所画出的图,我们称之为“对临”。另有“背临”,指凭记忆将看过的画临出来,主要训练记忆和消化能力,加强对作品的领悟,是一个“化合作用” ,讲究融会贯通。还有一种是“意临” ,即临其意,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范畴的理解,将“形”与“意” 分离,黄宾虹先生就有很多“意临” 古人的作品存世。
至于初学者,运用“对临” 更适合。
回顾一下,为什么先前要小白们先分辨一下什么是艺术品呢?这里兼有一个目的,通过看历代名家的作品,让你选择,你喜欢什么风格,什么类型的作品,是清逸闲淡,是幽深邃远,还是苍茫雄奇。你对某样事物感兴趣,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热爱会让你沉浸其中和让你在“探索有得”时获得成就感。画画是快乐的,但另一面就是枯燥的,唯一能让你坚持的只有你的喜爱。多数人无所成,几乎都是二字之故:懒散。勤奋是艺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而懒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不专,当然了,我就玩玩不行啊? 行的!但你会画不好,除非你是天才,另论。
挑选两个喜欢的画家,搜集他们的所有画集,看看他们的生平,了解他们的艺术特点,以及师承与后传等相关信息,此之后,是不是要开画了呢?
不是的!
要去买《芥子园》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争等各种原因,名家大师传世的画作一般不多,并不能系统的把所有元素陈列于你,而且是以作品的形式传世,让你临,千笔万笔在面前,基本是无从下手,这就需要《芥子园》了。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其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李流芳的课徒稿,后请嘉兴画家王概整理增编,并附临摹古人的各式山水画,由李渔资助,于康熙十八年套版精刻成书,即画谱《芥子园》 ,世称“王概本” 。
然此本一再翻版,磨损严重,不能再印,到光绪年间,一个叫巢勋的画家,临摹再增编,在上海有正书局,以石印法影印出版,这就是“巢勋临本” 。
《芥子园》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一树一石,烟云溪瀑,亭台楼阁,点景人物,逐一细表,浅显明了,最宜初学者入门。
现在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芥子园》。 网上买的时候,最常见的有巢勋的黑白版与今人吴蓬的彩色版,这两套我都有,至于那个版本更好?虽然黑白版木刻味浓而古朴,我较为喜欢,但彩色版可能会更容易,让时人理解,这是个人感觉,不一定正确。
等等 ! 临摹《芥子园》不就好了,之前挑的名家画册怎回事?
《芥子园》 好是好学,但有一个要留心的问题,那就是程式化,它可以让你尽快熟悉用笔的起止,事物的结构等等知识与画法,但它基本上就是一个类通用教材的存在,易入难出,假如之前你挑了倪云林的画册,画山石他用的是折带皴,这些画我感觉是难入易出的,你仔细去看,两者里面的折带皴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的差异点在那里,倪云林是怎么用得炉火纯青的,还有,一样的画法,为什么出来的气息与感觉会不一样? 里面那些细节是体现倪云林的空灵的关键点……善于发现这些名家的高明所在,而再通过《芥子园》 的基础训练,交差观摩体会,自不受《芥子园》 的套路之困。
概述讲完,我们来看看《芥子园》 。
大家会想,是不是该示范几笔了?
以巢勋临本为例(彩色版不在画室,人家借走了) ,我们翻开来,前面是一些再版说明,可看可不看,翻到:青在堂画学浅说,这些文字需读,很多人喜欢哗哗掠过,直入树谱,这是不对的,前边的文字是一些画理与画史等知识面的述说,慢慢细读去领悟,大有益处。
这堆东西看完之后,可能会不太明白,没关系的,先有个印象,后续画到那些相关的东西之时,再回看,就想得明白的了,我们看看下面这一段:
用笔,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云影明晦,即谓之无墨,王思善曰,使笔不可反为笔使,故曰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
这就是道理,当你拿起笔去画一棵树,一块石,你明白上述所言,就自然知晓运用,按此要求自己,已经避免许多毛病。但若没读此文,拿起笔依样乱描,归根结底,也不知好与不好,终归是不明所以。
继续翻,就是树谱。
画树起手四岐法:画山水必先画树,树必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下手数笔最难,務審阴阳向背,左右盼顾,当争当让,或繁处增繁,或简而益简……
画树之要决,文字作了详说,这是无数古人传承归纳的精炼之词,足胜于任何一位老师的口语表述,接规矩来,你就踏进了传统正路的门槛,这些画谱研究明白了,自不是社会上什么国画入门班教你瞎画所可比拟的。
当然,不排除有老师拿本《芥子园》来教你,老话,那是福气。边看边讲解边示范,总比自个琢磨要省些时间。
后面的都是如此类推,这个过程要多久全因人而宜,勤快的就一两个月太概也差不多了。书后面有一些图式,横竖的,扇面的等等,是一些构图的常见式。
另外,可以入手一些印刷质量比较高的大图来临摹,它们尺寸接近原作,更直观的让人能感受那些古人用笔用墨的精妙之处,例如:中国好丹青系列。
通于对《芥子园》和有针对性的临摹,勤奋练习,假以时日,就可初步完成“入古” 的阶段。这为何是初步呢?画画不同别的,每一个画家,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不间段的摹古,吸收传统精华,融与自身,不同的层次,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从头到尾通篇,我没有作任何示范,因为现在还不需要,我说过这里是教方法的,是引路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老师领入门,修行靠个人,说得也是很对的。
发现,写东西也是蛮累,夜深人静,来一杯吧,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下一篇,我们就会进入:图式化的伪创作。 (待续)